APP下载

五个关键词看中国反腐

2015-10-22文/海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依法治国依法

文/海 剑

五个关键词看中国反腐

文/海 剑

结合长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践,笔者用五个关键词谈谈对十八大之后,我国反腐败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怎么看待当下的反腐言论与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腐败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

在长期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笔者见过不少贪官的眼泪,也面对面探究过他们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腐败堕落的全过程。因此,笔者不赞成对腐败处理的“划线”论,即一些人的建议:要么以一个数额作为分界,要么以一个时间段划线,线外的不予追究。应该意识到,腐败已经侵蚀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肌体,再不严打和控制,亡党亡国将很难避免。

怎么看到当下的腐败现象与反腐败的举措?笔者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待中国当下的腐败现象。

反腐,无疑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话题。一个时期以来,腐败问题始终是困扰着中国社会的重大忧患。高层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表示,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很多同腐败有关,普通百姓对官员腐败更是深恶痛绝。如果能够终结腐败,那么大多数的社会矛盾就能够因此迎刃而解,国民的凝聚力、社会的和谐度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也将在更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打下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从拍“苍蝇”到打“老虎”,再到打“大老虎”;从党政要员到军中巨蠹;从在位的到退休的;从国内的到已经逃到国外的……可以说,反腐败是在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这充分彰显了中央猛药去沉疴、砍树救森林的决心,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深得民心。反腐的第一步,“不敢腐”的态势,已经初见成效,也为下一步的反腐,赢得了空间。

中央已经向全世界昭示打虎拍蝇的力度,大批量老虎、苍蝇的密集落网,已经给人民群众以信心。

力度不能减还体现在未来体制机制建设上需加大力度。没有谁天生是坏人,腐败现象主要是体制机制漏洞造成的。要完善监督,强化对制度的执行,以杜绝我们的官员权力太大太随意和“任性”。

腐败现象的历史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客观上决定了我们要依法运用多种手段惩处贪官。比如官员、特别是高级别官员东窗事发,不仅依法从经济上处罚之,其子女也终身不得从事与公务有关的工作。目前司法官员的准入政审依然很严格,甚至还需看三代,即便是非执法行政领域的公务员也需严格审查,即便将来也不应该放弃政审。

锐度还体现在对于层出不穷的腐败,特别是新型的腐败现象需要保持尖锐的敏感。随着反腐力度深入,公开的腐败现象会减少,但隐性的腐败会增加,将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现在一些人说,落马官员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这种说法自然站不住脚。因为落马官员都首先触犯了党纪国法。笔者认为,人治下的运动式反腐“只能是一个死局,会形成恶性循环”。

依法治国最大障碍是党员干部特别是拥有权力的干部不尊重法律,对法律和规矩缺少敬畏。文革就是践踏法治的典型。

依法反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升普通民众法制意识。当然,也要提高并强化司法人员依法司法的意识,避免各类冤假错案,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正义”。

可以说,权力的本性决定了它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掩藏隐蔽自己的特点,所以,权力越想遮蔽、越想掩盖的东西,媒体和社会越需要不屈不挠地去监督、去阻止、去揭露。只有这样,不能腐才有可能实现。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依法治国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