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搞花木兰应有敬畏的边界

2015-10-22乾羽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7期
关键词:假大空贾玲花木兰

乾羽

恶搞花木兰的小品,其塑造的新花木兰形象就与人们的原有印象完全相反:之前的花木兰是聪慧的、孝顺的、勇敢的、刚毅的;小品中的花木兰就反其道而行之,塑造了一个蠢笨的、不孝的、胆小的、软弱的形象。于是,反差开始产生,人们发现花木兰之前的形象是假大空的,真实的花木兰是如此不堪、真实、世俗、可笑;于是,人们找到了新的看点和新的笑料,花木兰的形象在人们的笑声中被一点点消解。在一个世俗的时代,人们本能地对价值层面的东西保持警惕,那些世俗本身流行的东西,甚至是恶俗的东西更能让人信任或产生安全感。结果,恶搞和解构成为搞笑的常规手段。

如何看待这种恶搞?尽管,在很多人眼中,恶搞就是一种恶作剧,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对于那些认真恶搞的个体来说,他们也在借用恶搞表达着一些什么。虽然,对于这种恶搞我们可能反感,但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多元的社会里,即便是意见满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种恶搞没有成为主流,社会就应该有容忍的雅量。

当然,把恶搞视为一种创作自由,并不意味着恶搞就有理了,恶搞就可以没有边界了,恶搞就不应该被质疑,就不应该自我反思了,这也不是一种理性态度。毕竟,恶搞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恶搞虽然能够带来笑果,但恶搞不是建设性的,而是以解构为基本手段,对已有形象和文化进行破坏。这就要求恶搞者有其表达的节制,有其坚守的底线,如此恶搞才能在合适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搞笑本领,而不至于成为社会文化的破坏者。这个边界其实很清楚:真、善、美。恶搞可以,但恶搞不能对真善美进行恶搞。

对比一下美国电影《花木兰》吧。一个中国的历史故事,被美国人以西方文化的视角进行了改编和解构。电影中也满是搞笑的场景,比如误会、巧合、滑稽,但是,电影没有对花木兰身上的真、善、美进行一点恶搞,因为一旦恶搞就可能是一种亵渎,就可能是一种伤害。难道,这样的创作方式与创作理念,我们至今还搞不清楚?社会不能接受假大空的崇高,社会当然也不能接受恶搞真善美的世俗。

(摘自《湖北日报》2015年7月13日)

【素材运用】虽说当今是自由、开放、多元的时代,但这里的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谁都不能够在低俗的恶搞中超越底线。贾玲的恶搞将民族英雄花木兰变成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这确实颠覆了传统英雄的形象,让整个民族受了伤。但在这件事情中,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贾玲,还有我们整个社会及所有个人,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否在任何时候都怀有敬畏之心呢?

【适用话题】恶搞;自由;社会的开放与多元;敬畏文化

猜你喜欢

假大空贾玲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现代部分官员不良价值观探析
安阳有个“花木兰”
浅谈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的解决思路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