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匪夷所思的“证明”

2015-10-21姬建民

前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收礼公章壁垒

姬建民

办一些事情,证明是断断不可少的。无论是证明真、证明假,还是真证明、假证明,必须要经过这道坎儿。

证明就证明罢,却时常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证明”。譬如,有位李先生跑遍了父亲生前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都证明不了“我爸是我爸”的“父子关系”;北京有位市民出境旅游填写紧急联系人时,就遇到“证明我妈是我妈”的难题;有不少人还经历过开具“亲子关系证明”、“单身证明”、“无收入证明”等,甚至还有开具自己“未死亡证明”的。

这样的“证明”证明了什么?

我不惮以恶意来推测这些部门单位,且总以为他们在严格依规行事并一丝不苟。何况也确实有的单位就有提供相关要件才能开具证明的要求。所以,人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你“证明”什么,似乎也是万不得已的事情。然而,且慢!就像有谁能够证明“我爸不是我爸”、“我媽不是我妈”一样,又有谁怎么样才能证明“我爸是我爸”、“我妈是我妈”?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要求“证明”的人,谁又能证明“你就是你”、“办证的你就是你”?抱着看似规矩的“规矩”死抠乱拒,究竟是为了什么?

凡此种种,能证明的恐怕是“懒政”。由于自己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是帮着想办法,却把来办事的人踢来踢去,看似蛮负责任,其实就是一种“懒政”;对有些可以通过单位之间协调沟通就能够证明的事情,却一推六二五,让办事人满世界去开证明,无疑也是“懒政”;有的慑于破除“四风”的影响,担心办事不妥而惹事,索性就装糊涂不办事,以为如此就抓不住“把柄”,当然更是显而易见的“懒政”;有的则如百姓所说,过去是不收礼不办事,现在是不敢收礼不办事,看着似乎“廉洁”了,实际上让办事群众无所适从了。至于那些设置“沟坎”,变着法收费,交上钱就能“证明”的勾当,已不是“懒政”可以概括,完全是顶风违纪、肆无忌惮了。

证明过多、过滥、过奇,大多源于各自为政以及多年以前的陈规。实际上,很多证明已经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要,有些需要证明,而不少事情完全不需要证明。比如,一个社区内所属的居民,谁是爹谁是儿、谁是谁的娘等,原本就应该掌握并清楚明白,却非得让人家去翻陈芝麻旧谷糠的老账去查去找,看似循规蹈矩,实际上是把本单位部门该厘清的事推给了办事群众。再说,单纯依赖于“公章执政”,不仅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而且这一个一个的“公章”往往就是刁难百姓、制造障碍的“壁垒”。深化改革,恰恰就是要首先祛除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行政化的顽疾,列出部门单位自身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群众知道并明白遇事有哪些证必须办、由谁负责办、具体怎么办、办不好谁担责等。现在,技术手段这么先进,只要打消因利益所刻意设置的壁垒沟壑,信息共享几乎唾手可得,具体到有些必须的“证明”也分分钟就可以办完。

匪夷所思的“证明”根本上证明了有些部门单位并没有真正把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与立足点,简政放权、便捷群众恐怕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已。如果你真对群众有感情,那么,只要设身处地想想群众办事有多难,你就应该明白怎么去做了。这里头根本就没有多大“学问”。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收礼公章壁垒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谦虚
生日不收礼
每一次送礼的现场堪比奥斯卡
办事儿有多难? 邯郸有2660余枚公章墙
越位
咱们最初是啥样
双重人
“越位”
鱼与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