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字当头

2015-10-21秦彪生

前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风从严治党党员干部

秦彪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效。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上,加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成为了党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目前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关键要坚持“严”字当头,严管作风、严管干部、严明党纪、严格执行。

严管作风

严管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之中,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严管作风作为着力点,以改进党的作风来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只有广大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拥有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更有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才会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严管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到党的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党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与党的要求不相符合的不正之风,有些还比较典型、比较严重。其中表现为:有的党员思想上没有党性意识和法治观念,不讲纪律不讲规矩,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有的党员干部不积极进取,工作不接地气,脱离人民群众,搞形式主义;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搞家长制,独断专行,生活腐化,沉湎于低级趣味,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作风严重;有的基层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弄虚作假,民主生活不正常。针对这些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党内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颁布《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行动上、制度上遏制不良風气的蔓延,坚决与一切消极腐败作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严管作风作为突破口,针对党内比较突出的不正之风,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在党内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严管作风要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严管作风,要对准焦距、找准问题,集中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高党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要从党的建设的战略出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党的作风问题的重要性,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党的优良作风融入实践当中,化为行动的不竭思想动力。二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把党的作风建设抓好、抓牢,健全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严管作风,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党的作风的好转,赢得全党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严管干部

严管干部是由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从大环境来说,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党的执政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党面临的治党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要管好党的干部,保证党的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党的队伍发展来说,年轻一代的党的干部在和平年代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党的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的洗礼,其中不少人很难深刻体会改革开放成果来之不易,同时受社会价值观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等影响,很容易缺乏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思想上犯“软骨病”,出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等问题。所以,严管干部一定要抓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敬畏党纪国法,从思想上绷紧严格自律这根弦。

严管干部重在从严选拔培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为从严选拔培养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也是党在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方面的新认识。“信念坚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离开了理想信念,抛弃了政治信仰,党员干部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失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可避免会把手中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走上腐化堕落的歧途。“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勤政务实”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重点要求。换句话说,党员干部要把工作重心放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上,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务虚、不浮夸。“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时代要求。担当意味着责任,敢于担当要求党员干部敢于直面问题、直面困难,关键时刻临危不惧,充分显示出党员干部的责任、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胸怀。“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清正廉洁,党员干部才能切实做到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坚守从政道德之本。同时还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严明党纪

全面从严治党要树立守纪律讲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提出“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这是党中央针对新时期党的纪律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的重大举措。从“五个必须”可以看出,守纪律讲规矩,一要有政治纪律意识,要有大局观念和党性觉悟,忠诚于党。无论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二要有组织纪律意识,服从组织决定,遵从组织安排,按照组织程序办事,贯彻党的组织原则。三要有底线意识、自觉意识。守纪律讲规矩是高度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的集中表现,是发自内心的“慎独”行为。它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自觉约束好自身行为,管好身边人,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同一切腐败现象、腐败行为做斗争。

严明党纪要有纪可依、有纪可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内制度法规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党内制度法规建设的步伐。2013年11月,党中央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进一步部署。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强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显示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当然,完善党内制度法规,健全制度法规实施的体制机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党的自身变化的客观需要,既要从制度理念上不断创新,加大改革力度,清除不适应新情况、新要求的制度规范,还要从具体内容上完善党内制度法规,包括党的领导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内检查制度等,做好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同步。

严格执行

从严治党、严格执行要真抓实干,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党的广大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同时要注重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抵制“四风”,按照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

从严治党、严格执行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党委负主体责任,明确党委主体的责任内容,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加大对纪委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要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确保主体责任“落地”,防止制度“失灵”、“空转”。

从严治党、严格执行要加强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贵在效果。效果如何,群众最能感知。全面从严治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利用微博、微信、手机等新兴媒体和技术,畅通群众批评监督的渠道。同时,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社会改革等重大问题,加强同人民群众的互动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把人民群众反馈意见及时落到实处。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党员与人民群众心相印、同甘苦、共奋斗。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

責任编辑:金蕾蕾

猜你喜欢

作风从严治党党员干部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数读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