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暴力的背后

2015-10-21钱旭

甘肃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矛盾青少年校园

钱旭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且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高发率的趋势。一些案件的恶性程度之大、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经常有人发出“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的感叹和疑问。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以为,最应该惊问的是:现在的家长怎么了?学校怎么了?

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那么,是谁把一张张白纸画成了这样?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家庭和学校,还包括整个社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想请家长们扪心自问:孩子在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里学到了什么?你的言谈举止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既是道德修养不错、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你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正确吗?过度娇惯溺爱而忽视自理能力的培养、过分满足物质需要而忽视心理问题的矫正、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当下家庭教育中普调存在的问题。一些家长解决人际纠纷的过激行为给子女树立了错误的样板;一些家长对社会现象的偏激看法甚至反社会倾向潜移默化地扭曲着孩子的心灵;一些家长在处理家庭矛盾、夫妻感情时忽视了最不应该忽视孩子的保护和教育,使子女缺少了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一些家庭长期处于不和谐的紧张气氛之中,甚至伴随家庭暴力,使子女缺乏安全感,精神无处寄托。这一切,都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校园暴力的产生埋下了隐患。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一些家长追逐权势财富的价值取向和不当行为,使青少年学生中一部分人养成了自私、自大、狂骄的恶习,而在一部分人的心里则埋下了自卑、自悲、仇视的种子,这两部分人也成为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的又一重要课堂。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但是很多学校却背离了这一宗旨,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有人撰文称:“学校渐渐变成了繁殖校园暴力的温床。”“校园暴力是学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恶果。”这一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学校这台机器只围绕考试成绩来运转,把主要的和大量的精力用在了文化课教学上,忽视了诸如道德品质、人生理想、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审美情趣、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则本末倒置,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倾向、待人态度、处事方法、相互关系,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矫正;有的教师急于提高学生成绩,施加高压,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甚至用污辱性的语言谩骂学生,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考试成绩成了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评判学生好坏优劣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则一好百好,学习成绩差则一差百差,使得一部分在学习上面临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思想负担过重,由厌学发展到厌倦人生、自暴自弃,进而产生叛逆、仇视和报复心理。有些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看起来搞得轰轰烈烈,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上内容空泛,形式单调,流于表面化、程式化,缺乏人性化、个性化,没有针对性和感召力。

有些人从学生自身查找原因。诚然,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身上,势必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精力过剩与缺乏自控能力的矛盾、好动好奇与认知水平不高的矛盾、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等等,在一时冲动的情境之下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正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近年来发生在校园的抢劫勒索、结伙群殴、欺小凌弱、杀害他人等事件,一次次地告诫人们,校园暴力事件不只是青少年学生自身的问题,而要从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根治。笔者呼吁,各位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切实负起责任,对孩子们施以春风化雨般的关心和关爱,不遗余力、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们化解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矛盾青少年校园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青少年发明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