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口镇某村民院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5-10-21陈洁珊等
陈洁珊等
【摘要】 目的 研究岩口镇村民对院前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宣讲与讲座的形式使村民掌握正确、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当地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方法 抽样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问答或自行填写调查问卷方式,对当地近154户村民进行走访。 结论 当地村民普遍都能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能够合理应对,但对一些日常少见却极为紧急的事件缺乏处理能力。
【关键词】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97-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1] 。由于医疗健康保障系统不够完善,村民缺乏相关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因此农村往往是突发事件与急症死亡的高发地,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是降低致死率的有效措施。长沙医学院临床技能协会积极响应“中国梦”号召,走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通过调查研究当地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得出调研结果并对其加以分析,以便采取较好的干预措施,提高当地居民的急救知識水平和施救意愿,从而有效提升村民的院前急救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法。组员尽量收集和获取第一手资料,力求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咨询相关部门,走访当地村民、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了一些当地居民对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情况。
1.1 调查对象 采取抽样调查法选取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的农村常住人口215名。选取对象为各个年龄阶段、文化程度不定,自愿参与且无精神方面疾病,与人沟通无障碍的居民[2] 。
1.2 资料收集方法 由调研小组成员以居民聊天方式获取问卷调查信息为主体,发放问卷调查为辅。资料填写完毕后当场进行核查,再收集入资料袋进行密封。最后回校进行整理与分析。共发放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7.72%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选取215名调查对象中,其中男性110名(51.16%),女性105名( 48.84%);
年龄在19岁以下7名(3.26%),20—39岁11名(5.16% ),40—49岁36名( 16.74%),50—59岁67名(31.12%),60—69岁55名(25.58%),70岁以上39名(18.14%);在文化程度上,小学以下 73 名(33.95%),小学 56名(26.04%),初中41名(19.07%),高中34名(15.82%),高中以上11名(5.12%)
2.2 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
3 讨论
3.1科学有效的宣传是提高提高当地急救知识知晓率的强力保障。据调查表明,大部分村民知道120急救电话,有78%居民知道注射疫苗为最佳救治狗咬伤方法,但大部分居民不知如何处理蛇咬伤,更存在用嘴去吸被咬伤者的伤口做法;这与农村缺少科学有效的宣传有一定相关。所以加强对村民急救知识的宣讲,形成科学有效的急救观念,对于减少公共突发事件病死率具有总要意义。
3.2加强对村民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急救知识认知度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调查结果表明,在烫伤处理方面,66%以上村民懂得应用科学方式处理,但少部分村民会使用自己偏方,如用蚯蚓覆盖在烫伤部位,还有些村民还将水泡刺破,让液体流出等做法;对于手指等部位出血,大多村民只知道用手指止血,却没有掌握脑部或四肢的止血点,也没有无菌概念,这与当地村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在社区服务中改变陈旧的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健康观念,是使当地居民向正确积极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
3.3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定期组织骨干医疗工作者在街道、村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讲座,并携带有关医疗模型示范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阶段人们对急救知识的需求。
总之,对于提高急救知识的认知是降低农村突发事件与急症死亡事件的重要保证,应探索不同的渠道改善不同地区的急救知识认知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筱虹,李青.我国10年院前急救医学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6,16(1):封3
[2]费素定,胡苏珍,金晓霞,等.宁波市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