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2015-10-21武宇驰
武宇驰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在消化内科疾病(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分别实施中医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vs79.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1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的消失,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消化内科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18.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4-01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其主要以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为高发病,病情复杂,易复发,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多采用西医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几年我院实施中医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就中医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疗效,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3至51岁,平均(37.83±5.93)岁;病程6个月至17年不等,平均(8.95±1.92)年;疾病类型: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复合性溃疡10例。对照组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2至51岁,平均(37.93±5.73)岁;病程7个月至18年不等,平均(8.75±1.96)年;疾病类型: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复合性溃疡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1)入选标准:86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2] ,且均经临床胃肠镜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腹胀、反酸及烧心等肠胃症状,溃疡发作时有局限性压痛;(2)排除标准:排除消化道出血、幽门梗塞、溃疡穿孔、合并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及溃疡癌变等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且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即给予奥美拉唑(由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40188,口服,20mg/次,1日2次)+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61022524,口服,0.5g/次,1日3次)+甲硝唑(国药准字H37021539,口服,0.4g/次,1日3次),14d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3.2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实施中医治疗,具体如下:基本处方为半夏11g,党参28g,干姜11g,黄芩11g,黄连5g,甘草8g,大枣12枚,白芍28g。若为腹胀者,可加莱菔子14g,厚朴14g;若为胃脘灼痛者,可加竹茹14g,蒲公英28g;若为恶心反酸者,可加瓦楞子14g,海螵蛸14g;若为便秘者,可加薏苡仁28g,火麻仁28g。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复发率对比随访(3.56±0.83)个月,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3%;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8.6%。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病因为胃酸分泌增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据相关研究显示,该病也可由遗传、药物、应激及饮食等因素引起,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抗酸治疗配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为主。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此类药物均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可有效缓解胃肠不适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另外,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对胃酸的分泌及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可促进溃疡的愈合,起效较快,疗效显著,而且作用持久。但是,西医治疗复发率较高,且患者易产生不良反应,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影响。
而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为常见多发病,多由肝脾失调、瘀热内阻、胃失和降、瘀血阻络及饮食不节等引起,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中医治疗应以益气健脾、清热化瘀为主要原则。我院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实施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该方以半夏为君药,可起降逆止呕、散结除痞之功效;以黄芩、黄连及干姜为臣药,可起温中散寒、泄热开痞之功效;以大枣、党参为佐药,可起补肾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配以甘草、白芍,可起补脾益气、养阴平肝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瘀、健脾益气之功效。本研究就实施中医治疗的观察组与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vs79.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18.6%),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胡应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的消失,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爱理,刘向东.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8(08):124-125.
[2] 徐蓉娟.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