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2015-10-21葛佳佳
葛佳佳
【摘要】阿尔茨海默是老年痴呆最主要表现形式,通常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神经元细胞内纤维缠结、形成细胞外老年斑等,为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因素。本文中主要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9 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75-01
随着近年来我年人口的不断增多,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是目前老年人群所面临的最严重健康问题之一。多数学者研究指出[1],阿尔茨海默症为异质性疾病,有多种因素作用引发。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大面积萎缩,在大脑及海马区出现淀粉样β蛋白,同时在细胞外累积形成老年斑等,患者临床多表现出运动及认知障碍、进行性记忆障碍等。本文从阿尔茨海默发病机制出发,对其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作出如下阐述:
1 阿尔茨海默发病机制
早期学者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提出如下假说,例如胆碱能神经元假说、Aβ毒性假说、Tau蛋白假说,随着近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入研究,胰岛素假说、炎症假说、氧化不平衡假说、基因突变假说也逐一被提出。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不能使用单一假说被完全解释清楚。根据阿尔茨海默基因的外显几率与遗传规律,可分为孟德尔阿尔茨海默病与复杂性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已经发现的三个致病因为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衰蛋白1、2基因[2]。
2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根据不同发病机制所研发及使用的治疗药物不同,主要分为一下几种:
2.1 针对胆碱能神经元假说治疗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毒蕈胆碱能1受体(M1受体)激动剂、N受体激动剂,其中AChEI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代表药物分为为他克林、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卡巴拉汀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类药物的研究主要为植物来源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物,例如生物碱、莽草酸衍生物以及萜类等,但研究学者发现单纯的植物提取有效成分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因此对于该类植物来源药物要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还应进行进一步研究,例如进行集团修饰。M1受体主要分布于海马区及新皮质区,其激动剂可有效改善记忆损伤,减少神经元变性缺失,常见药物如MCD-386、AF系列等,对于此类药物的研发,要注意在降低对M1受体毒性反应、提高对M1受体的选择性,同时还要减弱M1受体与G蛋白的耦联作用。随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N受体激动剂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与耐受性,临床开发价值非常广阔。
2.2 针对A毒性假说药物
该学说在阿尔茨海默发病机制中占有主导地位,临床根据该学说所提出的治疗药物较多,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小姑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接下来的的研究中要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改变。
2.3 针对炎症假说的药物
针对该假说临床提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但结果显示该药物无法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情发展,同时会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临床使用前景较差。
2.4 针对胰岛素假说的药物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对胰岛素信号反应不敏感,该类药物可控制海马区组织对血糖的控制,改善认知功能,期临床效果较好,有望成为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2.5 中药治疗阿尔此次海默病
中药及其提取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已得到普遍关注,中医认为该疾病属肾精衰枯,神机失用,髓减脑消。因此治疗多用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之药,例如丹参、当归、菖蒲、黄芪、远志、川穹等。目前研究较多的分别为调心方、地黄饮、当归芍药散、复方丹参片、脑尔康等,均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4]。临床中药治疗大多以复合形式进入机体,并直接对抗与病灶,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及多成分作用已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但中药治疗目前仍处于不断研究阶段,很多实质性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以及骨髓源充间质移植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学者实验表明[5],在特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多种不同的功能细胞,其对机体各组织损伤修复都起到重要作用。有学者指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用于治疗的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内细胞野团的多功能干细胞或是来源于胎儿生殖腺嵴胚胎生殖细胞,亦或是新生儿的神经干细胞,这几类细胞均可以进行自我更新与修复,并且可以产生的脑细胞主要分为三类,即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与少突细胞,充分体现其具有多能性。某动物实验发现,使用人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进行治疗,可活化模型小鼠大脑神经胶质,减少氧化应激的压力以及凋亡水平。虽然动物实验已取得初步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神经干细胞治疗在多方面仍然受限,并且临床尚未明确其治疗对大脑结构及内环境有无影响,或是存在何种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对其长期影响,治疗剂量,移植位点等并未确定,因此还需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4 讨论
综上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根据不同学说而提出的治疗方式各异,部分再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时得到较好效果,凸显出广阔的研究前景优势。阿尔茨海默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尽早治疗、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因此现阶段临床还应加强深入研究,以期寻找到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孔薇,牟晓阳.基于大脑不同区域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表达数据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6):994-997,1002.
[2] 戴雪伶,姜招峰.基于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阿尔茨海默症防治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4,(4):85-89.
[3] 祝春兰,刘伟,马亮等.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前瞻记忆[J].心理科学进展,2014,(12):1875-1881.
[4] 孔薇,张敬茂,牟晓阳等.基于炎症反应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通路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1):1534-1538.
[5] 刘泉开.阿尔茨海默症及其防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