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5-10-21田凤娟杜景东陈培雄江奇徐玉娇黄小玲杨黎周启良
田凤娟 杜景东 陈培雄 江奇 徐玉娇 黄小玲 杨黎 周启良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多饮多食,暴饮暴食,我国的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与改革开放前增加了8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的地步,即心血管和恶性肿瘤之后,我国第三大非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活与健康的公共性难题。所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机制,药物的研究进展,开发新药更显得尤为突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状况。
【关键词】茶多酚 血糖 糖尿病
Research progress of hypoglycemic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s
tian Jfengjuan du jingdong, chen peixiong,jiangqi,xu yujiao,huang xioaling,yangli,zhou qiliang*
【Abstract】Objective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havemarkedlyimproved, polydipsia, overeating,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China and before thereformand opening up has increased 8 times, already to brook no delay to the point where, after cardiovascular and malignant tumor, China's third major non infectious disea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public problem. So the study of diabetes etiology,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 of drugs, drug development is more outstanding.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Reduce the blood sugar index and improve diabetes diabetes patients liv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 tea polyphenols sugar diabetes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2-02
国内外大量文献证明茶多酚有:(1).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 (3).抗癌、抗突变作用 (4).抗氧化作用 (5).用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等功。(6).抗过敏及消炎作用 。 (7).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8).胃肠保护功能 ,此外儿茶素对于胃肠痉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9).降血糖作用 ,既然茶多酚有诸多优点,笔者就tp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药动学研究进展的综述如下。
1.1组成成分:茶多酚是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30多种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黄烷醇、黄烷双醇、类黄酮和酚酸4类物质。黄烷醇即通常所称的儿茶素,约占茶多酚的70%。儿茶素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CG)、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其中EGCG含量最高,约占儿茶素的80%[1.2]。
2.1理化性质:壬聪慧[2]写到,其不但可以降低血脂,而且对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律失常均有明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抗氧化作用减轻了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防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防止自由基与过氧化物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抑制氧化修饰LDL的细胞毒性,LDL可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及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降低正常人和高血脂症患者的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浆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2]。
2.2抗癌机制与抗癌作用的研究:众所周知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多个病因、多种条件、多个基因的突变和细胞的坏死而引起。很多化学致癌物也能诱发或者是加重肿瘤的恶变,而铁观音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对肿瘤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预防和抑制作用。初步推测其抗癌作用与茶多酚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茶多酚的结构特点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和生成大量的氧自由基有关,调节原代解酶和捕获最终的致癌原等等。
2.3抗炎机制:对NFKB转录活性的抑制NFKB的转录活性与众多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分泌密切关联。大量研究证实GTP能够通过有效NFKB的转录活性,从而发挥其抗炎生物学效应。在小鼠腹膜巨噬细胞与巨噬细胞株中,EGCG能够通过抑制LPS激活的MAPK38信号途径,从而抑制IKB的降解以及NFKB的激活,进而降低IL12的表达[4]。SINGH [5]研究发现,EGCG可以通过降解IKB,抑制NFKB活性从而抑制1L1P诱导的炎症反应。另外,EGCG 还可以通过抑制TNF诱导的激酶的激活及随后的IKB/NFKB信号途径的激活,抑制TNF诱导的致炎因子IL8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激活内皮细胞后的细胞黏[3]。
2.4解毒机制:茶多酚能拮抗亚砷酸钠中毒,亚砷酸钠是强性致癌物,小鼠中毒后可使体内骨髓器官以及组织细胞的DNA受损。梁江等[4]采用碱性SCGE法与微核试验,从而达到预防小鼠的遗传功能的损伤。
2.5符移才[5]等抗衰老的研究中写到m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1.0 s/L),TP可以促进角朊细胞牛长。在细胞周期动力学上,表现为促进细胞从G。期和静止期(G。)向有丝分裂合成期S和G:/M期转移,增殖指数(PI)也从18.17%增至25.62%;同时细胞凋亡发生率从27.10%下降到17.97%。表明TP可以促进皮肤角朊细胞有丝分裂和牛长,减少细胞凋亡发生,防止细胞朝衰老化方向发展,可能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
2.6抗病毒,抗菌作用,茶多酚在抗流感A3病毒的实验操作中发现,如果把茶多酚与流感病毒混合存在时可以有明显的抗病毒的复制,增生,有明显的疗效.[7]
2.7毒性作用的研究,对家犬用三个不同剂量的成分大,中,小的剂量连续喂养茶多酚90h,从服用前,服用时,服用后,三个阶段,观察皮肤,毛发,正常的获得,睡眠,心电图,血糖,生化指标是没有不正常的临床表现,从而间接的表示茶多糖是个毒性小,比较安全的药物。[8]
2.8张俊黎[9]认为人体肾脏的功能之一是分泌使血压增高的“血管紧张素Ⅱ”和使血压降低的“舒缓激肽”,这样才能保持血压平衡。但当促进这两类物质转换的酶活性过强时,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血压随之就会上升。茶多酚因此才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酶活性的作用,从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2.9减肥TP可调节血脂,可减少腹部皮下脂肪,使体重减轻。其机制可能与其含有促脂肪分解的咖啡因,可抑制脂肪吸收和酶活性有关;亦可能与仲抑制了儿茶酚一0一甲基转移酶,延长交感神经系统刺激的生热作用有关I。
3.0其他作用
有报道,茶多酚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益肝护肾等。最新体外研究口认为”绿茶多酚中EGCG具有促进毛囊中毛发生长和真皮乳头细胞的增殖的双重作用及抗细胞的凋亡的功效,可以刺激毛发的生長和再生。另有报道口21指出茶多酚还可以通过与7一氨基丁酸受体的相互作用产生抗焦虑的作用。此外,茶多酚还可以抑制尿道结石的形成”[9。10]。
展望: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我国茶资源丰富,提取原料极其丰富且成本低廉,加之工业化提取技术的相对成熟,茶多酚已经广泛应用到医药、食品、日化等行业.近年来,植物来源的药物倍受青睐,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主要功能因子,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已经对人体多种病症预防与治疗起着重大作用,茶多酚目前仍然是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Stoner GD;Mukhtar H Polyphenols as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s 1995
[2] Maeda K;Kuzuya M;Cheng XW Green tea catechins inhibit the cultured smooth muscle cell invasionthrough the basement barrier2005
[3] 陈继英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草药卷年(期)2004,35(10)
[4] Es]Ke Y S,Zhao Z D,Cao H,et a1.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teapolyphenols on the level of serum lipid and lipoprotein[J].China J Chin Mater ivied(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310—312.
[5] 范红艳.王艳春.中国老年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1,31(5)
[6] 刘大美.毕宏生.山东医药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卷(期):2013,53(16)
[7] 王聪慧.张星星中国药业英文刊名: CHINA PHARMACEUTICALS年,卷(期): 2010,19(4)
[8] 张俊黎.王晓平预防医学论坛英文刊名: 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年,卷(期): 2007,13(12)
[9] 刘婧.陈登榜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CLINICIANS(ELECTRONIC VERSION)年,卷(期): 2010,4(6)
[10] 李叶云.江昌俊安徽中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 20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