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淠史杭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2015-10-21张昶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节水型建设与发展

张昶

【摘要】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非常馈乏的国家。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致使我们在灌区的发展中对环境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也从传统水利发展到环境水利,进而向生态水利转化。本文结合淠史杭灌区的实际,分析了灌区水资源现状,阐述了节水型生态灌区技术应用中途径,以及节水型的生态灌区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自然、社会和人类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发展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西部,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26万亩,其中80%为自流灌区,20%需机械提水灌溉。过去淠史杭灌区大都还是使用非常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水资源严重,而且其灌溉的成本也非常高,据统计淠史杭灌区用水有效系数只有30%,低于全国水平,发达国家是80%,最终所显示出来的灌溉效益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所以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灌区实施节水型的生态灌溉方法,并逐步把这种灌溉体系完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淠史杭灌区作用,有效提高灌溉效益,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节水型的生态灌溉技术应用中的有效路径

1.1 对生态型的灌溉渠道的建设技术

灌区输水和配水的渠道系统,不仅仅是起到了输送水资源的作用,而且它还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绿色走廊和生态通道,过去灌区的渠道大都采用传统的护坡形式,如浆砌石、干砌石、现浇混凝土护坡等,且河道断面形式单一,“白化”、“硬化”严重,其优点为稳定性强,防冲涮、防渗、水土保持等,但对环境和生态影响明显。因此如何采用生态性护坡,采用什么样的护坡材料、结构形式,成为灌区节水改造的重点课题。一要满足功能需要;二要满足渠道自然生态平衡,使渠道灌溉与环境保护相兼顾,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力改断面形式单一生硬,护坡结构千篇一律的旧模式,使渠道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线。如何 在工程中应用多样化的生态型护坡,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

生态护坡技术可以分为植物护坡和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坡技术。植物护坡主要通过植被根系的力学效应(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和水文效应(降低孔压、消弱溅蚀和控制径流)来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在满足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景观造景。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技术有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土木材料固土种植基、三维植被网、水泥生态种植基等形式。因此在实际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建设过程中,渠道进行生态护坡,不需要对整个的渠道进行混凝土衬砌,而只是对渠道设计水位线以下的部分进行衬砌就可以了,而在设计水位线上,进行人工草皮的种植。针对混凝土衬砌的渠道护坡而言,现在基本上都是选用护坡而不护底的复合式材料来进行,也可以选择用植生型的防渗砌块技术、钢筋网装石块或雷诺护垫、格宾等生态型,或者是原生态的植被防护技术来进行处理。这样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被保留,也就形成了土渠自己周围的生态区域,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渠道的水的利用率,同时还着重保护了渠道的生机。

1.2使用集成的先进灌溉技术

推行在灌区的节水灌溉工作。淠史杭灌区灌溉面积大,输水时间长,用水量大,因此必须节水灌溉技术上下功夫。在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把农业措施和水利措施之间进行相互的结合,然后还要设计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的措施之间相互结合的办法,通过这些才会成功的把各种灌水技术合理的进行组装以及配套和集成。在目前,我国已经推广出了很多的节水灌溉的新模式,比如说非充分的灌溉,或者是调亏的灌溉,还有控制的灌溉,以及间歇性的湿润灌溉方式等。通过这种节水灌溉方式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使渗漏的漏水量以及地表中的排水量极大的减少,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通透性,从而来抑制渗漏以及地面排水中氮磷含量的升高。在当前时期,我国普及的灌溉技术,主要是选用了喷灌,滴灌,渗灌,还有微灌,膜上灌,波涌灌等技术方法,经过在灌区已经建成的项目,如金寨县滴灌项目等实践的检验,这些方法都有非常好的节水效果,而且在对灌区的生态需水量进行考虑的时候,还能够充分的把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给发挥出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灌水技术现在已经从单一的灌溉技术模式,转而向综合方向的集成模式,这种发展方向的转变,可以把这个技术和农业的种植工作结合的更加紧密。

1.3为灌区搭建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快信息化、集成化技术建设

在对生态灌区进行新型灌溉设备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以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要“软件”、“硬件”两方面一同采取举措,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合新形势的,效率比较高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是现在有效达到节水型生态灌区目的的基本保证。在实际的规划和管理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是强化水资源的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用水绩效考核。目前灌区管理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人浮于事现象较普遍,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优化配置资源,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灌区管理制度,强化水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依法建立和完善水费的征收机制,只有完善制度,灌区的灌溉和节水工作才会做的更好。②要搭建淠史杭灌区信息平台,对灌区基本信息、灌溉节水工程资料等,进行严格管理,建立起工情管理信息系统。③建设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利信息化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传输、指挥、决策、水资源科学配置、工程运行调度、远程监控管理、日常办公的全面信息化。。

二、节水型的生态灌区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1对灌区的水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

灌区的水资源,不但要满足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城市供水、农村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需求,但淠史杭灌区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对水的需求却又是多方面的,要想把这些方面都用好,充分發挥有限的水资源作用,就只能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优化分配。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愿望。

2.2加快高标准的水利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目标

当前的灌溉形式下,大都推广使用的喷灌,滴灌,微灌,还有渗灌,膜上灌等技术,灌溉效果非常有效,技术也较先进,但是通过对农业的节水措施的分析,尤其是在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发现,对这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加快实施农村水利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不仅可以做到进一步的节水和节能,而且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节省工时等优点。

总结

通过以上对节水型的生态灌区的建设和发展趋势进行的分析,对这些方法在实际灌溉中的有效利用,对整个灌区的节水工作将会是一个非常有突破的进步,把这些方法的有效落实,可以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做进一步的提高,把节水,高效,以及生态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最终来满足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春江,唐德善.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2623-26-24

[2]游黎.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6-7

[3]何军,崔远来.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6):1-3

猜你喜欢

节水型建设与发展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关于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