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
2015-10-21杨玲
杨玲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8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SGAN评估法进行营养评估,并测定血生化指标,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营养状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营养良好率为44.5%,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32.9%(P<0.05),健康教育后的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的17.8%(P<0.05);健康教育后,Hb、ALB等血生化指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升高(P均<0.05),MAC、TSF等人体测量指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15-0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显得越来越重要[1]。在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为了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本文对14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8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例,女63例,年龄35~74岁,平均(56.0±10.8)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7±4.2)个月。透析时间为3~4h/次,2~3次/w。原发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6例,糖尿病肾病31例,高血压肾病25例,狼疮性肾炎19例,痛风性肾病18例,慢性肾盂肾炎9例,缺血性肾病8例。学历:文盲6例,初中及小学57例,高中及中专46例,大专及以上37例。所有患者排除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
1.2 健康教育方法 (1)教育方式:根据患者具体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评估其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针对个体化病情、病程、血液透析时间、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者,采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语言,尽量让患者理解、接受健康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者,可根据具体需要,简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可采取口头教育、幻灯片、健康教育宣传册、开展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饮食指导:了解透析期间患者的饮食状况,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根据低盐低脂、高钙低磷、高热量和优质蛋白、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帮助其指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钠钾磷盐的日摄入量严格控制在5g以内,有严重高血压或水肿者则控制在3g内;优质蛋白日摄入量至少为1.0~1.2g/kg;每日摄入的热量至少为30~35kcal/kg。(3)水分摄入的控制:向患者说明控制水分摄入的重要性,科普干体重的定义及测量干体重的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制定干体重,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自觉监测体重变化。向患者讲解合理的进水量:每天进水量=前一天尿量+500ml。相邻两次血液透析间的体重增长控制在2kg内,不超过干体重的3%~5%。(4)指导用药:监督患者定时服药,对于用药较多者,可帮助书写服药小卡片以提示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减量甚至停药,需要另外用药时应咨询主管医生,避免误用肾脏毒性药物。
1.3 营养评估方法 在健康教育前和教育后的6个月时,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N)中的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针对饮食改变、体质量改变、生理功能改变、胃肠道症状、皮下脂肪和肌肉消耗和合并症等七个方面,评估结果可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等三个等级。
1.4 检测指标 (1)血生化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2)人体测量指标: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体质量指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评估结果的比较 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的营养良好率显著增高(P均<0.05),健康教育后的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3/146),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的17.8(26)(P<0.05)。
表1健康教育前后营养评估结果的比较[例(%)]
时间 例数 营养良好 轻-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健康教育前 146 48(32.9) 72(49.3) 26(17.8)健康教育后 146 65a(44.5) 78(53.4) 3 a(2.1)a:健康教育前后相比,P<0.05
2.2 检测指标的比较 健康教育后,Hb、ALB等血生化指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升高(P均<0.05),MAC、TSF等人体测量指标有显著改善(P均<0.05),见表2。表2 健康教育前后各检测指标的比较(X±s)
时间 例数 MAC(cm) TSF(cm) Hb(g/L) ALB(g/L) Scr(mmol/L) BUN(mmol/L) PA(g/L) TF(g/L)健康教育前 146 24.9±3.2 1.4±0.4 72.8±4.2 34.8±3.7 997.4±293.5 33.8±7.8 0.3±0.1 2.0±0.3健康教育后 146 29.8±3.5b 1.7±0.5 b 79.4±5.9 b 37.2±4.0 b 1175.3±306.8 35.0±8.5 0.4±0.1 2.2±0.4b:健康教育前后相比,P<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最普遍的重要而有效治疗手段[3]。在MHD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高达18%~75%,而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0%~50%[4]。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透析膜生物不相容、透析不够充分、和各种急慢性感染等[5]。
目前全国各医院均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为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本文对146例MH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在健康教育后,综合SGAN评分、人体测量指标和血生化指标,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MHD患者中开展系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代文迪,张东亮,刘文虎.长程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10):747-751.
[2]何艳.營养状况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08-109.
[3]姜朝霞,贺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36-38.
[4]谢巧玲,王文龙,李云生,等.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14-2217.
[5]田碧云,刘声茂,崔英春,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40-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