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一颗糖

2015-10-21黄庆芳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糖果阳光孩子

黄庆芳

【题记】

你能给孩子一颗“精神糖果”吗?质量上乘、包装精美的糖果,其香甜浓烈绵长,是幸福的象征,是快乐的使者,是孩子的至爱。

——张映春《以“精神糖果”滋养孩子》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来了位新老师教数学,她仿佛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出去进来都会摸摸孩子的头,孩子开始喜欢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她来上课,成绩自然一天天好起来,半年过去了,这孩子还是一名成绩出色的数学课代表,说起这其中的变化,他兴奋激动,饱含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就是我的太阳,照得我成绩红亮亮。”

这就是善于营造阳光,将融融春日散布到学生心里的“孩子王”,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近些年来,美丽纯净的校园里增加了“留守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天空中缺失了父母之爱的阳光,他们的脸上不再有与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享受天伦之乐的笑靥,他们的心灵深处也许偶尔还会像折了翅膀的鸟儿一样在蓝天中无助地飞翔,孤寂地呻吟……太多太多的内心恻隐之痛出现在这些幼稚娇嫩的“花朵”之上,若不及时予以春风化雨的滋润,和煦阳光的照耀,也许,这些温室里长大的幼苗会抵不住暂时的风雨对身心的考验,会吃不消父母不在身边而给他们带来的莫名的烦恼……

我曾经是一名平凡得出奇的乡村孩子王,我深知这些特殊孩群中更需要无言的师爱的阳光。我尊重、关心,特别偏爱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热心帮助,对学习上的困惑耐心解除,对心灵上的伤痛细心抚慰……尽自己所能用火热的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用满腔的情去呼唤学生的情。对优等生卢理玺等同学严格要求,不断鼓励;对中等生沈玉婷等同学交心谈心,帮助提高;对学困生吴奕泽鼓励关爱,不倦教诲。我想: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幼稚的他们对父母有一种本能的牵挂与思念,作为天天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我”何不用“暖师”去抚平他们的心灵呢?

我班湘雨同学,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随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去年学期途中不甚丢失了一本英语书,我帮她找遍了也没找着。后来我走街串巷,到街上多家书店咨询,未果,直到双休日专程去宜昌,才算买着了。交给她时,一直紧锁眉头的姑娘终于舒展开了。后来,当她奶奶在学校交报名费时说要把买书的钱给我时,我笑着推辞了,就算花去了一点车费给她买了一本书,能让她安心地学习,解除当时的燃眉之急,这又何足挂齿呢!学生高浩钧也是一名留守孩子,常年寄宿托管,学习习惯特别差,经常不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是拖拉懒散,字迹潦草,在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都不会做,家长根本管不住他,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单独给他辅导作业,哪怕丁点进步,及时鼓励,在班上大力表扬他上课爱发言,课文朗读声音洪亮等优点,慢慢地,他变得自信多了,作业偶尔能自觉完成了。我还和他的家人共同制定了提高儿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案,家校互动,双方联系,并多次亲自上门督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不到半学期,这孩子的变化非常明显,期末考试时,语、数都在95分以上,直到后来,他完全改掉了拖拉懒散的坏毛病,学习情况正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丝毫不让家长烦心了。还有的学生,我常常网购一些物美价廉、漂亮可爱的笔、毛笔架、记事本、橡皮等学习用品奖励给他们,或送给他们生日礼物,还发动全班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关爱、帮扶留守子女,让他们感受到咱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总之,无论他们有什么困难,都视为自己的姑娘一样去尽力帮他们解决。因为我知道:散布阳光到学生心灵,尤其是这些缺少阳光的孩子们,是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天职,咱们得经常领悟并实践着赞可夫的这样一段话:“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

我常想:既已赋予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就应该责無旁贷地呵护每位学生,用真诚的爱心面对学生,多赞扬,多激励,少训斥,无责骂,师爱的阳光应该更多的照射到那些更需要被爱的孩子身上,努力使他们在生动活泼、轻松自由的校园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让每个孩子在杨小校园里抬起头走路,用爱心营造阳光吧,让留守孩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做散布阳光的太阳!

给孩子一颗糖,一颗“精神糖果”!用它,滋养孩子的心,润泽孩子的心,甜蜜孩子的心,温暖孩子的家!

猜你喜欢

糖果阳光孩子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雨季里的糖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