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教学
2015-10-21陈韵蕾
摘 要: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针对设计艺术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一般纳入院校统一管理,以导师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各类可应用资源,进行高质有效教学和科研项目实践。本文主要通过对包豪斯作坊式教育模式的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包豪斯作坊式教育为指导提出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切实为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包豪斯;作坊式;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不是新鲜事了,学界对此理念展开了充分的实践探索证明,并得已论证,即此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创造出一个可以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适应性实践环境。它将艺术理论教学与设计项目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现实意义,是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主要以包豪斯作坊式教育模式为指引对当代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教学进行探讨分析。
包豪斯作坊式教育与现代实训工作室制教学
包豪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来说,其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是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的起源,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发展史就是现代设计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技术这两个相差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其所创建的教育模式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包豪斯作坊式教育方式对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世界来说是首创,至今仍影响着世界上很多的设计教育。其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在1923年提出来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正是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包豪斯创造出独特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双师体系”和“工场实习”把技术引入到设计艺术教育。这种“双轨教育学制”在当时与传统的学院派教育完全不同,可以把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已经是现代教育的通识。
现代设计艺术工作室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趋向于学校为应对社会经济形势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开放性与实践性兼并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师的选聘委任、学生的筛选指导、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项目技术服务的具体运作等细则,保证工作室对产学研用的具体实施,是对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工作室的教学架构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实践教学、探索研究、学习课程和互动交流。其教学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导、以学科研究为方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创新与创造、理念和思维。此外,工作室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新的知识、信息、思维、意识和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教学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定位不明确。企业追求效率,重视项目的设计成果,以效益为着眼点;而学校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重视学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企业的运作,要求项目进程符合生产周期的节奏;学校的教学进度,则必须依照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来开展。工作室既要达到商业运作的要求,又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协调行业与教育各自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这使工作室产生对自身准确定位上的障碍,也引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兼顾双方需求,工作进展不畅。
2、工作室制过于依赖项目。工作室若不树立专攻方向,接受的项目课题涉及领域过于宽泛,容易导致设计成果水平粗浅,教学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譬如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包装设计与其载体是紧密相关的。在针对不同的设计载体材料时,如纸质、金属、塑胶、玻璃、木质等,其设计的考量有着很大区别。一个工作室,若不能够细致研究所有的载体材料,却承接了属于自身并不擅长领域的项目任务,容易导致开发设计的水准较低,甚至出现技术性的缺陷。教师或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不够到位,并非利于教学的开展,反而只为其商业做服务了。
3、工作室的制度建设力度不足,会引起运作上出现疏漏。工作室规范程度较低,缺乏明晰的责任分配和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容易流于随意。工作室成员是因为项目而聚集在一起的,不像行政班级那样具有稳定性和组织性。个别成员容易在项目进程中出现懈怠,直接影响到项目任务的正常进行和进度效果。考核评定和奖励机制的拟定不够细致全面,学员的积极性不能够被充分调动。
三、包豪斯作坊式模式对设计艺术实训工作室制教学的指引
对于一所综合性的院校来讲,艺术设计学院的工作室制度很难被学校理解和认可。但是,工作室制度是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法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下和综合类院校的特殊情况中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室制是至关重要的。
1、教学团队的组成。工作室的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和校外导师组成,人员组成由工作室的主持人决定。一般根据规模设3—5人左右为宜。学生团队以三、四年级为主,其中三年级学生可以参与一些项目设计,但主要起到协助的作用,四年级学生是主体。
实际上,从目前大学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当下设计专业的复杂性和实践性,真正能够进行方案设计的只有大四的学生,而且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梯队培养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断档,工作室就将无法跟社会对接下去。
2、学生的选拔。根据目前的高校所具备的师资、设備与空间条件来说,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工作室为宜,学生数量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总数的10%比较合适,人数过多就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选拔方法是由各课程的任课老师推荐,责任导师参考学生的成绩确定名单,报学院批准。
3、跨学校、跨行业联合建设工作室。工作室制的实行是设计艺术实践教育的大势所趋,在建立工作室的形式上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组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衡量其培养成果的最佳方式就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就像产品的生产与投放一样,联合培养就是检验产品的方式之一。
4、加强组织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工作室制”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积极通过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办公室各司其职,定期进行讨论落实,做好“工作室制”实施的具体工作,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完成学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完善与修订,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包豪斯的“工作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举,其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启迪。因此,在设计艺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借鉴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不断深入的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收集成果,从而形成科学的设计艺术实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桂宇晖.契合与发展——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坊.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陈韵蕾(1987.7.26),女,安徽省天长市人,硕士研究生,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家纺陈设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