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针免疫程序与2—1—1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的临床研究
2015-10-21陈竹青
陈竹青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5针免疫程序与“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方法: 428例犬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199例)与B组(229例),A组予以5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B组予以“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比较两组的血清抗体阳转率、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A组与B组抗体阳转率均接近100%(注: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测结果偶有假阴性出现);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6.08%,与B组的9.1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接种依从率为85.93%,显著低于B组的96.07%(P<0.05)。结论:“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与传统5针免疫程序相当,但“2-1-1”四针免疫程序操作更为简便、安全,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狂犬疫苗;5针免疫程序;“2-1-1”四针免疫程序
【中图分类号】R4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24-01
狂犬病是指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急性传染疾病,多经咬伤伤口以及破溃皮肤粘膜组织直接侵入人体。本病具有人畜共患性,传染性较强,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死亡率可高达100%。传统5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耗时长且接种针次较多,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极易导致接种不及时或者漏种等,从而影响接种效果[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2-1-1”四针免疫程序与传统5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的效果,旨在提高狂犬疫苗接种工作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犬伤患者428例,均具有狗、猫、老鼠等宿主动物咬伤史,受伤时间均在24h以内。患者按照接种方法分为A组(199例)与B组(229例)。A组男107例,女92例,年龄2-65岁,平均为(33.45±8.05)岁。B组男131例,女98例,年龄3-69岁,平均为(34.19±7.8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暴露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疫苗均采用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Vero细胞精制纯化疫苗,均在有效使用期内。两组接种前均彻底清洗伤口并进行消毒处理,视伤口部位、大小以及深度等决定是否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制剂,并实施相应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A组采用传统5针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即按照0d、3d、7d、14d、28d予以狂犬疫苗经上臂三角肌部位肌内注射,0.5ml/剂。B组按照“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即于0d、7d、21d,首次于左侧及右侧上臂三角肌部位分别肌内注射1剂,后二次经上臂三角肌部位肌内注射每次1剂,0.5ml/剂。禁止在臀部进行注射,完成全程接种15d以后接受血清抗体滴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种疫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完成全程接种15d以后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患者的血清抗体滴度;统计两组的接种依从性,以24h内接受登记、接种,且全程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无推迟接种及漏种表示接种合格,即接种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的32例(16.0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发热、瘙痒、疼痛及皮疹等,发生于接种后24-48h左右;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伴有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B组21例(9.17%)发生上述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χ2= 1.583,P>0.05)。
2.2 两组抗体阳转率
A组与B组患者获得的抗体阳转率均为接近100%(注: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测结果偶有假阴性出现)。
2.3 两组接种依从率比较
A组接种依从171例(85.93%),B组220例(96.07%)依从,B组的依从率显著高于A组(χ2=5.100,P<0.05)。
3 讨论
狂犬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病情变化快、危害性大及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2]。因此,早期及时处理伤口并及早进行全程规范化接种狂犬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非常必要,而狂犬疫苗接种合格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是预防发生狂犬的关键。
传统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主要是5针免疫程序,即在伤后0d、3d、7d、14d、28d进行免疫接种,这种免疫程序接种时间较长,且接种针次较多,部分患者无法按时、准确、规范化全程完成免疫接种,推迟接种或者漏种率较高,增加了狂犬病的发病风险[3]。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2-1-1”四针免疫接种法进行接种,即在伤后0d、7d、21d进行接种。由于“2-1-1”四针免疫接种程序的首次接种抗原剂量加大以及免疫时间更短,从而激活体内双淋巴系统,促进抗体更早生成[3]。刘晓彬等[4]认为,“2-1-1”四针免疫接种法相比于5针免疫程序更早产生抗体,能够挽救潜伏期相对较短患者的生命。此外,由于接种周期相比于5针免疫程序明显缩短,且针次更少,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其依从性[5]。本研究中,B组的不良反應率为9.17%,虽与A组的16.08%差异不明显,但仍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两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到接近100%,两种接种程序免疫效果相当,B组的接种依从率为96.07%,显著高于A组的85.93%,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综上所述,应用“2-1-1”四针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与5针法相当,且可缩短全程免疫时间,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提高患者接种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静云.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对供血浆者抗体效价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5):28-28.
[2] 吕治红,曹亚荀,高红琴等.关于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9):742-744.
[3] 刘庆勇,袁中行,闫琳等.狂犬疫苗两种不同接种程序所致狂犬病病毒 IgG 抗体阳性率比较[J].医药前沿,2012,(29):372.
[4] 刘晓彬,胡萍,王莉等.狂犬疫苗接种五针与2-1-1四针免疫程序的对比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4):233-234.
[5] 贺艳娇,刘忠明,左小伟等.5针免疫程序与2-1-1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效果分析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