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10-21项立荣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

项立荣

摘 要:语文科目的学习,从理解层面是得到知识,从运用层面则是养成一种习惯。从听、说、读、写方面浅谈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日常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日常培养工作。

一、聆听并思考,探讨与表达

有的学生听课心不在焉,有的听后不知所云,这都是听力较弱的表现。教师应从课堂中、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中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听力,学生也可以在课下多收听广播、辩论赛等,锻炼自己边聆听边思考的能力。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多组织话题进行探讨,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话题的理解和思考。探讨中的意见交流和之后的班内小组展示,都有利于提升思考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不忽视朗读背诵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价值的经典文章,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有重要意义。有些中学生认为朗读背诵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实际功效。教师首先要对所诵读内容进行透彻讲解,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表达技巧、智慧思想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减轻诵读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定时定量地安排诵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在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下,扎实提高语文素养。

三、善于积累语言和构思技巧

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而工具书、散文或小说、报纸是主要阅读资源。教师可为学生定制阅读任务,如,假期安排阅读《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书籍,以及一些科技读物,如,《自然与科学》,要求写读书笔记,学习其中的语言和构思,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留心观察生活能够激发出审美和思想的火花。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看待生活的价值观,培养发现真善美的能力,使作文贴近生活、言之有味。

四、勤于动笔和练笔

在平时阅读积累时,要画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摘抄精彩的篇章,并把自己的收获标注在侧,用心的学生还可仿写文中出彩的部分,日积月累会达到惊人的效果;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捕捉灵感,哪怕是只言片语。日记以其形式上的灵活、涉及内容的广泛,弥补了有限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感受力。勤于动笔和练笔,既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张渊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