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2015-10-21李国瑞
李国瑞
【摘要】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农业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一直在走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而目前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前进,“三农”问题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阻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农村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予以探讨,旨在为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引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大量泛滥,再加之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肥、农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村居民的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不能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污染问题,这也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放在首要位置。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一)农村非科学化生产污染
农村的生产污染,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的污染,包括两方面的污染,一方面是土壤污染,而另一方面就是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农村生产为了提高产量,大量的使用化肥,使得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增加,破坏了土壤原有的平衡,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还有就是农村塑料薄膜的使用,使得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长期遗留在土壤中,影响了土壤的自净能力。空气污染主要是在秋收季节,一些农村农户将庄家收割后对田间的秸秆等进行焚烧,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二)农村非规范化生存污染
农村的生存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在的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村,由于现代化成果应用的不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做饭焚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或者是一些枯枝败叶,这些焚烧物产生的大量烟雾进入到空气,对空气造成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主要指的是农村日常生活的垃圾污染。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没有像城市中的垃圾回收处理方式,所以造成农村生活垃圾的大量堆积,这些堆积的垃圾,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整治对象[1]。
(三)农村非科学化工业污染
现在的好多农村,都有自己的村办企业或者一些企业在农村附近开设工厂,进行工业生产。由于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技术条件的不成熟,工业废水、废气、废物造成的污染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农村化工业的非科学化生产,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废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和土壤的使用。还有就是废弃物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的。
二、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农业基础的重要性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业的发展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目前种类繁多的工业产品也都是由农业来提供原材料的,所以说,农业是我国工业生存的基础,而且农业经济现在在国家经济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离开了农业这个基础,国家的工业生产将难以维系,所以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2]。
(二)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脆弱性
农业生态资源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破换,短期内很难得到恢复。由于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连锁反应会造成农业、工业、甚至国家经济的下滑,所以为了国家经济,必须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对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偏弱性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導致农村环境治理一直存在着漏洞。农村居民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低,再加上农村信息相对较为闭塞,环保意识比较差,导致村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确定的概念,这也是被破坏农村生态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3]。
三、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措施
(一)构建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每个公民都有义务遵守《环境保护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来说,要加大《环境保护法》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强调破坏环境是违法行为的观念,使农村百姓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环境保护。另外各地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得环境保护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二)建立科学健全的环境监督监管机制
在法治社会,仅仅做到有法可依是远远不够的,执法必严也是十分必要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环境监督监管机制,对农村居民和农村工矿企业的环境行为做详细的监督和监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使得农村环境在监督管理上提上层次。
(三)完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居民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所以不得不对索取农村的环境资源。简单来说,居民的乱砍滥伐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或者是经济要求,所以为了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于农村居民手中的林地、牧地等这样的生态资源保护起来,给予农村居民一定的补偿,这样既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也起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效果,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四)加大农村环境管理投入,构建全民环保育人机制
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和落后性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且加之政府对于农村环境管理的投入较少,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不高,农村环境的治理很难见到成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的治理投入,应该逐年增大,而且要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宣传,帮助农村居民建立环保意识,然后加入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这样有了财力的支持,有了具有环保意识的村民的加入,农村环境的治理成效必然一日千里。
结束语: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只有解决好农村生态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村容整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
[3]宋海.农村乡镇环境问题及治理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