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2015-10-21王光远
王光远
【摘要】作为施工建筑中常见的软土地基,在施工建筑时应对此进行有效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此类地基带来的不良影响,确保建筑的稳定与安全。现阶段,施工方能有效根据地基的自身特点,选用较为有效的措施进行地基的除水与加固作业,从而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本文对软土地基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对有效的应对方案。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重视软土地基处理; 如今已经出现了诸多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技术; 相关的设计施工人员需要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总结施工经验,以便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实现房屋建筑质量提升的目的。
一、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即承载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自身含水饱和度较高的粘土地基,这种粘土地基之所以承载力较低且压缩性高,与其本身的含水饱和度较高有直接关系。其大多分布或靠近与海、湖、河等水源相近的平原地区,主要为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其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软土地基的几个显著特性如下:
1、 触变性
触变性是软土地基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指软土地基在接受其他外力扰动时,原本的固态形态会直接出现稀释流动状态,从而失去自身的强度和承载力等。
2、高压缩性
软土地基具有加大的天然空隙比(1.0~1.5),所以具有极大的压缩系数。施工时,若软土地基的垂直压力达到0.1MPa,地基就会出现大程度变形,导致房屋沉降现象出现,严重时将影响整个建筑质量。
3、低透水性
软土地基具有极高的含水量和饱和度,这使得它本身的透水性能十分低,想要利用排水来提升软土强度和承载力,虽然可行,但需要非常漫长的等待过程,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
4、 不均匀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细微土颗粒和高分散土,这种组合结构使得软土土质性能极不均匀,且极易因受力而出现土质变化。一旦软土土质变化,那其本身结构强度就会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质量。
二、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1、 换土垫层技术
软土地基最基本的特性就是承载能力不能够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换土垫层技术就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谓的换土垫层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地基基础中一定深度的不适合土层去除,把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填入夯实,从而改善像软弱地基等不良地基的强度与硬度,使其能够达到建筑地基所需的条件。换土垫层法常用的垫层有砂卵石垫层、土垫层、素煤渣垫层、碎石垫层、砂垫层、灰土或矿渣垫层以及用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此技术一般情况下能够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等。因此,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此技术的使用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施工人员应该充分的根据施工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垫层,进行合理科学地施工。
2、 强夯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比较小,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强夯法就是使用起吊机把重锤调到高处,然后再让重锤落下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反复夯实的一种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使软土地基满足房屋建筑施工需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先对软土地基的周边进行夯实,接着再对地基的中间位置进行夯实,同时,在对地基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而为以后提高一些参考依据。
3、 压实技术
压实法是一种能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方法,它主要应用到软土地基等不良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外部压力的挤压,使土层得到压缩,进而提高土的密实程度,增加地基对外部的承载力。在压实法中最常应用的方法就是用重锤夯实或者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地基碾压,这种方法在地基建设中应用很广泛,操作也比较简便,在成本上也比其他地基处理方法低。除此之外,对于压实地基的方法,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条件,采取适当压实地基的措施,以防不恰当的施工方法对地基造成一定损害。
4、重造土木技术
所谓的土木重造技术,就是对某些化合物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处理,并把这些化合物放置在软性地基的表面以及其内部结构中,从而为软土地基的排水和防护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条件。在进行合成化合物的放置前,要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挖,并把挖掉的软土移置运走,在开挖地进行钢筋铺垫,增加土质的塑造能力,让其不会轻易产生变形,对于软土承载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作用。
5、 真空预压法
一般来说,它是指经由布置砂井等措施来强化软基的。在地表中敷设砂垫层,采用密封膜将其罩住,这样就和气体有效的隔离开来。在砂垫层中添设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设备抽气,再者将密封膜内的气体排出去,这时候压力差不仅会遏制软基的破损情况,还能够降低其承受力。
6、 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的做法是先在填筑路基之前,在地表挖出水沟,并且对地表水进行引导排除,同时还要减少地基表层的水分,以排除地表水,从而保障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工作条件。在对水沟进行安排布放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将地势地形以及土壤土质的情况结合在一起,目的要达到排水畅通。
7、.粉体搅拌法
粉体搅拌法,也被行内人士简称为粉喷法,是采用特定的机械设备以及机械工具,将加固材料以及粉体材料,例如石灰,让它们经过压缩空气的传送,再和地基土进行搅拌融合,使它们之间进行充分的物以及化学的反应之后,便会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这是一种用来改良土壤质量,提升地基硬度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式,应用十分宽广。可用在淤泥,杂填以及软粘土等地基加固施工中。
8、灌浆施工法
灌浆施工法是在不改变土壤体积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压力作用将浆液灌注到软土地基中的土体间隙和岩石裂隙之间,通过浆液灌注将缝隙间的空气挤出,减少土基空隙度,提升抗压缩性能,实现对地基的质量提升。此种方法对提高地基应力和抗拉强度有显著的效果优势,且施工简单。但要实现最佳效果,还必须在灌浆时做好灌浆压力的控制,要避免压力过高对地基土地所产生的破坏,所以要利用浓度较高的浆体来实现对土体密度的压实,再进行全面灌注。
总而言之,软土地基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因此,科学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处理技术正逐渐的成熟,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探索和实践从中获得地基处理的经验,为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陳丽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 2015(02)
[2] 蒋平.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及地基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5(02)
[3] 宋德宽.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之我见[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4] 霍大铙.谈高速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