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功县治涝规划浅析

2015-10-21屈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

屈锐

摘要 文章针对武功县治涝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拟定武功县治涝规划,得出治涝规划可改善武功县的生态条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了武功县农业的发展,为提高武功县人民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治涝 发展规划 增收优化环境

1.概况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东西长20km,南北宽18km,总面积398km2。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8°01′~108°19′,北纬34°12′~34°26′之间,海拔高程411~603m。

1.1涝区分布

武功县涝区有两个:渭河中游和漆水河下游。渭河中游涝区共分为义乐寺段和陈家坎段;漆水河下游涝区共分为三段: 圪崂段、苏西段和武功镇段。

1.2涝灾特征与致灾原因

武功县涝灾主要以夏涝为主,春秋季的渍涝范围小,强度弱,灾害较轻;夏涝则强度较大,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长,对农业生产、城镇危害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涝区侵占排涝河道,影响了涝水的原有出路,导致河流不畅,引发涝灾。

1.3历年涝灾损失情况

武功近百年来发生洪水共计5次,有较确切资料的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咸阳站调查的洪流量为11500立方米/秒,造成全县耕地、房屋、人畜被冲淹。1933年实测流量7220立方米/秒,使渭河武功沿岸五六里内房屋、耕地、牲畜被冲淹。1954年洪水流量5780立方米/秒,沿河冲淹秋田2万余亩,淹没耕地300多亩。1981年洪水流量6210立方米/秒,为新中国成立之最。2003年渭河洪水流量3500立方米/秒,沿渭河滩地全部淹没。

2.规划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1适应涝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经历流域性大洪水后,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对主要大江大河進行了以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治理建设,取得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但是,与防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治涝投入相对较少,易涝地区涝灾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和涝区经济的发展。

2.2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武功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保证粮食等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要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为保障武功县粮食安全,抓紧编制治涝规划,积极开展易涝地区综合治理是十分紧迫的。

2.3指导治涝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武功县缺乏全面、统一的治涝规划,在治涝标准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任意性,缺乏确定治涝标准的规范指标体系和判别标准,采用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和参数也存在问题;拟定的治涝工程布局和建设内容存在不协调和不尽合理的情况。

2.4规范项目区人类活动,强化易涝地区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水争地现象十分普遍,人类活动直接导致防洪减灾的加剧:侵占河道影响了涝水的原有出路,导致河流不畅;填埋、圈占湖泊洼地,减小了涝水的滞蓄场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洪涝灾害的机率。编制治涝规划,提出易涝地区的管理政策和办法,规范项目区人类活动秩序,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促进易涝地区经济发展。

3.治涝规划

3.1治涝规划布置原则

⑴低处布置:各级排水沟道应尽量布置在各自控制排水范围内的低洼地带,以便获得较好的自流排水控制条件,及时排除排水区内的多余水量。

⑵经济合理:骨干排水沟道尽量利用原有排水工程或天然河道,这样既节省工程投资,减小占地面积,又不打乱天然的排水出路。

⑶高低分排:各级排水沟道根据治理区的灾害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排水措施要求,进行排水分区,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力争自流、减少抽排。

⑷统筹规划:排水沟道规划应与田、林、路、渠和行政区划等相协调,全面考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地面积和交叉建筑物数量,以便于管理维护,减少投资。

⑸综合利用:为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充分利用湖泊、洼地、河沟网等滞蓄涝水,既可用于补充灌溉水源,减轻排水压力,又可满足其他供水需求。

3.2总体布局

工程总体布局按照骨干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利用现有排水干沟,地形地貌等条件,根据不同受涝区的洪灾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做到低洼处排水,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工程投资。

3.3工程规划

3.3.1渭河中游义乐寺段涝片

渭河中游义乐寺段属于武功县普集镇,包含朱家村、东高寨村等8个村庄。根据义乐寺段地形特点,支沟沿路南北布置,干沟顺着渭河流向东西布置。支沟汇集的涝水排入干沟,在干沟的最低处汇集排入渭河中游,消除渭河中游义乐寺段的洪涝灾害。规划干沟1条4858m,支沟5条8264m。

3.3.2渭河中游陈家坎段涝片

渭河中游陈家坎段属于武功县小村镇,包含黄家村、柳林村等10个村。根据陈家坎段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支沟沿路南北布置,干沟顺着渭河流向东西布置。支沟汇集的涝水排入干沟,在干沟的最低处汇集排入渭河中游,消除渭河中游陈家坎段的洪涝灾害。规划干沟1条4140m,支沟7条11275m。

3.3.3漆水河下游圪崂段涝片

漆水河下游圪崂段属于武功县大庄镇,包含圪崂村、许家村等6个村。根据圪崂段的地形特点,支沟沿路南北布置,干沟顺着漆水河流向东西布置。支沟汇集的涝水排入干沟,在干沟的最低处汇集排入漆水河下游,消除漆水河下游圪崂段的洪涝灾害。规划干沟2条3802m,支沟6条7060m。

3.3.4漆水河下游苏西段涝片

漆水河下游苏西段属于武功县苏坊镇,包含苏东村、苏西村等4个村庄。根据苏西段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支沟沿路南北布置,由于支沟比较短,规划将支沟汇集的涝水直接排入漆水河中,消除漆水河下游苏西段的洪涝灾害。规划支沟4条3503m。

3.3.5漆水河下游武功镇段涝片

漆水河下游武功镇段包含武塔村、二水村等5个村。根据武功镇的地形特点,支沟沿路东西布置,由于支沟比较短,本次规划将支沟汇集的涝水直接排入漆水河中,消除漆水河下游武功镇段的洪涝灾害。规划支沟4条4269m。

3.3.6韦河下游武功镇段涝片

韦河下游武功镇包含松林村和洛阳村2个村。根据韦河下游武功镇北高南低,西低东高的地形特点,支沟沿路垂直于韦河布置,由于支沟比较短,所以本次规划将支沟汇集的涝水直接排入韦河中,消除韦河下游武功镇段的洪涝灾害。规划支沟5条3229m。

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通过对涝区的规划实施,改善涝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基本生态林的面积,生态环境占有的绝对水资源增多,农田防护林网得以发展,形成了农田防护林维护下的灌溉农业区,有利于植被生存,对涵养水源、改善气候条件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4.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项目区工程的建设与完善,弃土弃渣如处置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施工临时生活区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治。

4.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因植被破坏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用的耕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禁止撂荒,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5.总结

通过对涝区的治理,既可用于补充灌溉水源,减轻排水压力,又可满足其他供水需求;治涝工程的实施,可以调整武功县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提高武功县民生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
日本农业发展的困境及政策调整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规划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十三五”发展规划下实现中小企业的“应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