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探讨
2015-10-21陈宇
陈宇
【摘要】本文旨在初步定义配电自动化的基本理念,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地评估,根据现代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提出相关改革措施和发展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发展建议
0 前言
配电自动化是在国家电网提出建立智能化建设的大浪潮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其实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过,但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发展缓慢,几乎停滞不前。然而现如今,配电自动化有被提上议程,重新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经过多年来的经营和发展,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各方面的机制和体系已经搭建完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考察,目前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初步能够满足电网自动化要求,在保障电网高效率,智能化,高顺畅性运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因为国家加大了配电 自动化投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培养高科技人才方面肯下功夫才取得了今天配电自动化的丰硕成果。但是我國的配电自动化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笔者下面就针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发展进行简要概括,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发展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配电自动化研究现状
我国国家电网总局前瞻性地提出了智能化供电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智能化国家供电网络,是为了方便供电系统高效快速地运行,提高工厂产业化生产效率,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项目。在这种大趋势下,配电自动化技术顺理成章地引进到智能化电网系统中,其目的是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在另一方面,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度过了十几年的平稳发展阶段,其理论水平和技术手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日趋成熟的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发展步伐也是逐渐在加速。有了成熟的配电自动化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全国的应用日趋广泛,作用范围渐渐辐射到全国多个地区和多个行业以及技术领域。总结下来,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的发展程度涉及一下几个领域和方面。
1.1 配电自动化工作主站建立日趋完善
配电自动化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石和核心。只有主站的性能得到提高和改善,配电自动化才能走得更远。在这个阶段,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建设理论技术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突破,其中一个是经过长时间地攻坚克难,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技术人员在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运行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结合相关的通信行业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符合行业标准的通讯交流总线,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逐步解决了不同系统、不同的标准之间的信息交互难题。
(1)先进的信息交互总线。在现实的工程之中,实现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的交换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以往的配电自动化的主工作站是采用的“单个对单个”的信息交换方式进行系统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方式的关联性和信息交换性差,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质量取决于所依靠的协议是否正确标准,这样一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移植性差,工作效率低下,设备资源消耗大,接线口复杂,这与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信息交互的作用相违背。但是在国家电网推行智能化电网系统建设的国内背景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奋战,创新地抛弃传统的系统信息交互模式,将最新的信息交互行业标准植入总线的设计蓝图中,设计出了更加科学实用的交互总线。这种新型的交互总线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传输速度慢、标准性差和系统维护交接口数量大的关键问题。
(2)紧急故障应急处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一个完整高效的故障应急处理系统,能够使自动配电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和延长系统的工作寿命,保障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故障处理机制当中,准确的发现故障出现的位置,然后检查并分析故障原因,最后进行及时处理是几大主要功能模块。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点就体现在以上几点,只有供电系统能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发现并快速高效地处理,才能使得整个电网体系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如今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就能对故障进行快速准确地锁定,及时地分析自检并最终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做出处理行动,并在处理过程中,因时因地地将故障部位分离出来,减少对于整个供电系统的影响,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供电网络不受故障处影响,而完成这一切的核心科技是每一个配电自动化工作站中独立的故障应急处理模块。该模块的特点鲜明,总结起来有几点:①故障定位准确,能够标识处故障处和正常工作处,并快速地隔离故障单位,能有效地在第一时间将将故障单位对整个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顺畅性的危害以降到最低限度。②故障处理模块具有很好的独立性能够单独的处理所遇到的故障,并能够处理多种故障预警错误的情况并利用自己的较高的容错能力将错误的预警和错误的故障判断对整个供电系统的供电影响减少。③故障处理机制多样化,工具库手段繁多,能够分析和处理多种多样的故障问题,提高故障处理几率和效率。④故障维修和保电措施被整合到了故障处理模块中,故障处理更加安全可靠。⑤模块集成化程度高,占用体积小,使得工作站更加小巧。
1.2 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迅速
信息传送媒介的是否高效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传播和通信交互质量和速度。最近几年,以太网、电缆屏蔽层等信息通讯手段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得他们成为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理想信息传播通讯方式和手段,这些通信技术手段各有千秋,比如有的除了能够支持网络通信协议外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保证信息传播的准确和高效。
2 对未来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建议
虽然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配电自动化体统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工业,民用,军用等多个领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任然有很多不足,与国外先进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差距不小,所以我们还应不断改进和改革配电自动化系统,加深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科研研发。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联系在一起,这两种技术需要被有机地结合起来。两种技术上可以互补对方的缺点,让整个供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节能高效。
(2)国有的供电单位要加大力度整合供电系统中的供电技术,淘汰老就过时的传统技术,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利用高度“自主”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提升国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增加供电的稳定性。
(3)加大科研力度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理论研究,开发新型材料,减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能量好散,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加节能环保。
3 总结
虽然说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都有的长足的进步和稳定的提高,并且已经较为广泛地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如今的各行各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影子。但是还是与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在此,建议国家加大科研力度丰富配电自动化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和改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理论联系实践,积累经验,不断赶超国外先进水平,不断推进该技术在我国的运用,使得配电自动化技术长久的发展下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等.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38-41,55.
[2] 刘健,赵树仁,张小庆等.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9):6-10,21.
[3] 徐丙垠,李天友.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