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2015-10-21周涛王淑娟
周涛 王淑娟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关键就被称为“问题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立足于整个教学的宏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问题情境;师生关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中心,正是在问题的出现和处理中产生了数学。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息息相关。对这种模式深入研究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教学主要关注问题的确认、制订合理的计划、逐步完成计划以及对整个学习的回顾。因此,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建立科学的数学问题解决模式。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研究理论
1.在对数学问题解决模型进行研究的时候,舍恩菲尔德认为其性质为“高立意”
在他的书籍中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分为四个过程,即确定问题所在、制订应对计划、执行计划以及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在他后期的研究中,更加强调了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几个时期,即审题、理解分析、探讨、策划、执行和检验。
2.美国学者迈耶在研究数学解决课题的时候,将整个解决过程分为四个板块,即问题的理解和转述、对问题的全面整合、处理方案的制订和监管以及对方案的履行
他指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一些知识的程序性,强化衔接过程,同时进行反复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对问题进行转述之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主要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与情境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接触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主要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式进行。
(1)巧妙设置悬念
在数学教学中,悬念的安排十分重要,其合理的设置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他们对新的问题产生迫切了解的心态,正是这种猎奇的心理,激发了他们探索解决方法的兴趣。因此,悬念的设置要紧贴学生的心理,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能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开拓思维,树立对疑难问题解决的决心和信心。
(2)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数学这门课程既是基础性学科,也与生活不可分割,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找到恰当的方式,将二者有效联系起来。在具体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与实际进行恰当的结合,将现实问题引入教学中。
(3)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和参与作用
虽然数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和乏味,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却可以是灵活的。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转换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开拓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
2.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需要发挥参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积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想
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形象,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对解题方法、技巧进行不断创新,在已知答案中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充分运用非智力因素
在进行问题解决的时候,要将乏味的知识转向情感方向,对学生的优点进行积极鼓励,一旦学生出现思維断链,教师要积极引导,给出正确的方向,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积极肯定,使学生获取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5.对问题进行科学引导
对于数学问题,整个解决的过程存在系统性和复杂性,突破了单一的限制,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对情景进行不断研究,升华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解决。
6.尊重学生人格特点,使课堂文化充满包容性
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系统的技巧。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学生得到答案,还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问题形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找到答案,将自身置于被动的状态,发散性思维没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要将问题的解决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从问题中走出来,鼓励其进行积极创新,寻找全新的解决途径。教师要注重课堂文化的包容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这对于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要。
综上,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从长远看,能够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本质,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窦月英.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