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和解读
2015-10-21石杨
石杨
【内容摘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专业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和音乐事业的发展,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倾向,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和重视。鉴于此,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思考和解读。
【关键词】视唱练耳 教学目标 多元化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目标一旦树立之后,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围绕着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较为明确的,即通过对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的训练,获得对音乐要素听、唱、写的能力,这一目标基本表明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但是从音乐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今天来看,这一目标已经凸显出了单一性和滞后性。即该目标仅认识到了视唱练耳技术性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其审美性、综合性等方面的价值。恰恰是这几个被忽视的方面,才是当代视唱练耳教学最本质的目的所在。如审美性,很多学生之所以感觉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枯燥和无趣,从根本上来说正是教师对其审美性的忽视,将其视为一项单纯的技术训练。如果教师能够始终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感受音乐,在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之后再进行技术训练,则可以大大拉近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丰富和扩展。除了这种对审美的培养之外,通过视唱练耳教学,还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等多种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相对于能够唱准某一个音或节奏型等技术训练来说,这些目标才是视唱练耳的本质教学目标所在。所以教师应该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的目标,尽快走出单纯技术训练的误区,体现出这门课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当下的实际来看,整个视唱练耳教学仍然是以西方作品为主,西方音乐固然经典,但是其在音乐构成和风格上都具有趋同性,从而限制了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和审美感受的丰富。所以应该将更加多元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来,如民族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迥然不同,并在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不但是对当下教学内容的一大丰富,而且也使民族音乐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又如流行音乐,这是一种受到大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形式,并与西方古典音乐有着较大的不同。将其引入到教学中来,则可以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而且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有很多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这能让他们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更为深刻和准确的把握,起到了校准器的作用。比如当学生觉得某一个音唱不准之后,只需要調出存在于脑海中的相关旋律即可,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收集、整理和筛选,将更多的音乐引入到教学中来,这不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学手法是较为单一的,教师先用钢琴演奏曲目,然后学生跟唱。不但整体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所以对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变革已是势在必行。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条件大幅度提升的今天,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配置,而且多种教学软件也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来,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Praticamuzica和Earobics5.0等软件,都能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改观。首先,其能够让音准得到保证。传统的钢琴演奏,即便是演奏者的水平再高,也难以保证不出一点误差,但是数字化技术却能够充分保证这一点。其次,使音色得到了丰富。在该类教学软件中,往往都有着上千种的音源,管弦乐、民族器乐等无所不包,改变了钢琴单一的音色,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再次,其能够让学生享受一对一的教学待遇,充分做到了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所以说,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中,所采用的都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是也从客观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学生被视为了一个单纯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所以应该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来,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改观。比如对话式教学法,其主张师生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内,通过交流和对话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每一句发言都会得到教师的认真倾听,并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和融洽。又比如小组教学法,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水平、性格、性别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一个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对这个小集体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就从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敦促的作用,这种效果是教师单纯的说教所不能比的。所以说,通过教学模式的变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视唱练耳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是必然的,代表着这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所以广大视唱练耳教师,理应对此有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主动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除了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之外,更能够使学生的多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丰富与扩展,真正体现出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思考和解读,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课题的充分重视,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冬梅.视唱练耳教学之我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3).
[2]窦文钰.多媒体技术在高师音乐专业《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3]宋超.试论新时期高师视唱练耳课程观的取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
[4]赵易山,王新华.多元语境下的艺术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改革新探——2008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暨中意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纪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