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015-10-21李召蒙
摘要:混凝土是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作为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原材料、配合比以及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均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控制 原材料 配合比 搅拌、运输和浇筑 养护
混凝土是砂、石等经水泥胶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其形成机理是水泥和水拌合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和砂作用形成砂浆,砂浆进而包裹住石子的表面,并填充石子的空隙。水泥浆将砂、石牢固地结为一个整体,使混凝土具有相当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混凝土因其性能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配合比以及拌合、输送、浇筑、养护等工序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中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
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宜优先选择大厂、旋窑产品。查验水泥出厂资料时重点检查氧化镁、二氧化硫含量和初凝时间、安定性等,出厂检验报告中任一项不合格均为废品,应禁止使用。
在出厂合格证齐全和化验单符合相应标准的基础上,还需核验进场水泥是否与质保资料相符合,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水泥是否错进或混进,有否受潮结块现象。在以上问题认真检查合格后,还要按批抽样送检。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拌制混凝土。
2、粗骨料
粗骨料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决定着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应采用杂质少、级配好、粒径适中的粗骨料。骨料的粒径大小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粘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材料选择时应检查有无风化、水锈、溶蚀等情况,石子的强度应满足要求,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
3、细骨料
细骨料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
4、外加剂
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5、水
混凝土拌合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1%的水,不得用于拌制混凝土。
二、配合比质量控制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等骨料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进行搅拌和浇筑工作。
对配合比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规定有关要求及工程结构混凝土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材料选择。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过小,水泥浆不足以很好地包裹骨料的表面,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混凝土拆模以后,在构件阳角处常发生缺角掉边和石子外露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而用水量过多,会产生流浆、泌水、离析和分层等现象,同样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并易产生崩塌现象,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应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并限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以使混凝土的孔隙率较小。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应严格控制,以满足拌合物流动性为准。
三、搅拌、运输和浇筑质量控制
1、搅拌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搅拌机应配备水表,杜绝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外加剂应事先称出,每盘加入1份,禁止工人用铁锹随意掺加;砂石料每次均应过磅称量。另外,还应抽查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情况。工程规模较大时,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减少人为因素,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2、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能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進行。
3、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应认真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如水泥的品种、标号、出厂日期、重量,砂石有无杂质、砂的细度模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等。雨季施工必须有防雨措施,冬季施工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数量位置应逐一检查,并作好记录。
砼浇筑应按施工方案分段、分层进行,保证分段、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如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度调整。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位置和移动间距,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等必须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四、养护质量控制
混凝土终凝后,应覆盖草袋、麻袋、土工布等,并洒水进行养护,保持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一般情况下,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应养护时7个昼夜以上,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混凝土应养护14昼夜以下。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为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温度高于15度时,前3天内白天每隔1-2小时浇水一次,夜里浇水2-4次。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适当减少,但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五、结束语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质量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养护条件等密切相关。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个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军. 混凝土施工技术[M]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6.
[2]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陈静宜.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与管理[J].土木工程师,2007,(9).
作者简介:李召蒙(1981--),男,山东淄博人,研究方向: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