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二)
2015-10-21邱万成孙秀荣
邱万成 孙秀荣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在本组45例患者中,17例(37.78%)为椎间盘部分脱出,11例(24.44%)为韧带肥厚。10例(22.22%)硬膜囊受损,5例(11.11%)为侧隐窝狭窄,2例(4.44%)为椎间孔狭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采用螺旋CT诊断率较高,能清楚地显示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性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39-02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随之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指腰椎间盘各部位在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状态下,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相邻脊神经受到压迫,出现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1]。椎管狭窄病因复杂,多与发育异常、创伤、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因素有关,给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等造成严重的影响。椎管狭窄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可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实现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9例,女性16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47.1±2.3)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4.3±1.2)年。入院时,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23例患者向下肢散发,2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完全此次调查。本组45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45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诊断,所用仪器为GE AI型螺旋CT扫描机,将扫描电压设定为120kv,电流为300mA,设置螺旋因子为0.75,扫描层距为3mm,层厚同样为3mm,准确掌控每次扫描时间为1.5s。接受螺旋CT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屈曲双下肢,对患者L3~L4、L4~L5、L5~S1椎间隙进行全方位、多切面扫描[2],同时给予相邻椎体上下缘扫描。由计算机多平面工作站进行处理扫描所得原始图像信息,阅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与2名臨床医师共同进行。
2 结果
在本组45例接受螺旋CT检查的患者中,(1)17例图像可见椎间盘后缘呈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中部,脱出椎间盘块CT值明显高于硬膜囊,但低于骨质CT值,可判定为椎间盘部分脱出,比例为37.78%(17/45)。(2)有5例判定为侧隐窝狭窄,占11.11%(5/45),其中3例接受螺旋CT扫描时,隔间8个层面侧隐窝矢状径在2.1~2.7mm范围内,矢状径相对偏小,有2例患者3处侧隐窝矢状径均≥3mm,1处为3.3mm,2处为3.6mm,相对偏大。(3)10例患者CT影像图表现为硬膜囊脂肪层消失、神经根推压移位及硬膜囊受压后变形,该10例患者判定为硬膜囊受损,比例为22.22%(10/45)。(4)11例(24.44%)患者韧带厚度为6mm~9mm,远远超过了正常值,表现为韧带肥大。其中有6例黄韧带肥厚合并钙化,5例硬膜囊致移位或变形,黄韧带肥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5)2例(4.44%)经CT检查为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侧突引起椎间孔狭窄,椎体后缘形成骨刺,黄韧带厚度为8.2mm和7.2mm,其中1例患者椎管前后径缩短,椎体后缘存在明显的骨质增生。
3 讨论
3.1 正常腰椎管螺旋CT扫描
采用螺旋CT扫描正常腰椎管,见圆形硬膜囊及两侧密度略高的神经根。椎间盘后缘呈微凹形或平直,黄韧带为椎板内缘密度与硬膜囊相似的条状软组织。硬膜外脂肪将椎管内其他孔隙区密度最低处进行填充[3]。
3.2 螺旋CT诊断的有点
针对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能更加准确地明确椎间盘有无突出及突出的实际情况,如大小、形状、部位等;螺旋CT能深入了解腰椎管及周围组织结构,如椎骨、小关节突增生、椎管大小、黄韧带肥厚及钙化等,为临床治疗与术后康复提高科学的参考依据;螺旋CT诊断无创无痛,安全可靠性高,易被患者所接受。
3.3 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时,即便是轻微的椎间盘膨胀或突出,都可能增加椎管压力,对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的刺激与压迫,对腰椎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深入的认识与判断,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针对在椎管狭窄上发生椎间盘突出,需要行椎板减压术,充分减轻狭窄部位神经根的压力,以此实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对45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实现了不错的诊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准确定位CT扫描部位,以便更加清楚地明确细微结构,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病变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作.螺旋CT诊断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70例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1(10):183-183,184.
[2]李永新.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3]江秋明.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2(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