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改同行,关注孩子的成长
2015-10-21王彩荣
王彩荣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避免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出现关照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情况。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自主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吸收、消化、积累、运用。
我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3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新的教材我们已经使用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来,我们感受着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新鲜、变化与惊喜,同时也在默默地优化着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着自己的教育观念。但因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的课堂总有一种“出力不讨好”“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的感觉,教师感到非常困惑。为了寻求“高效课堂”,2011年至2012年,我校先后派教师去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看到他们的课堂后,的确感觉到自己课堂的落后。为了尽快缩短这种差距,2012年9月,学校从师资力量、学生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考虑,将四年级定为课改实验年级。本次课改,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开学初,成立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实验小组,校领导亲临一线听课指导,不仅如此,学校在财力、物力方面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为实验教师配备电脑、打印机,而且为四年级230多名学生免费印刷语、数、英、科学课的学案。我们的实验教师更是付出了诸多辛劳,他们利用寒假备好教案,做好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冥思苦想设计学案,又为孩子们掌握新知而苦想良策。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争着展示自己,看得出,他们脸上洋溢的是无比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擺在了我们的面前,孩子们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缩短孩子们的这种差距,课后教师进行了反思,发现了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
一、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直接原因
从上学期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在学案中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方法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以便在课堂上交流,但是一些孩子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没有认真完成学案,为此到课堂上他不自信,不会说,也不敢说,所学内容也似懂非懂,感到吃力。
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孩子对学习的关注、学习的感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认知程度较高,接触新的知识较多,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孩子基本上处在“自由放牧”的状态。除了在学校里拿书看看以外,没有其他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慢慢地这部分孩子在课堂上成了合作学习的旁观者!
三、家庭条件的制约也是产生分化的原因
孩子们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摄取信息,新知识的渠道受限制。比如,语文课、科学课需要相关资料,家庭条件好的,有电脑可以上网查阅,查阅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时间久了,这部分孩子的知识储存量越来越大。但是另一部分孩子没有这些条件,完成学案有关内容就有困难,渐渐养成依赖心理,变得学习不主动。
以上几点是造成两极分化的根源,虽然两极中的一极是我们教学成功的见证,如果能有效缩短或是消除两极分化,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成功。差异是避免不了的,只能通过办法去缩短距离,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离得近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学校及时召开实验班级的家长会,要求家长做到:(1)经常与教师“互通情报”,及时向教师提供可能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熟悉和了解学生。(2)要及时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帮助孩子认真完成学案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预习的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可以拿出时间精心备课,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备学,这样,无论教师的课讲得多么精彩,都无法引起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学案纳入教学中,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进行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心理上学习目标就有了定向,在新授课时,对教师的问题,学生也已心中有数,这样他就可以自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学案内容和家庭作业,避免出现知识累计差。(3)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长尽量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冬去春来,走进新课程已有几年了。回首这几年的课改之路,感慨万千。我坚信:只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新课改定会迎来灿烂的曙光。我衷心地期待着。
参考文献:
章昌林.新课改下小学家校合作共育学生成长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