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快乐之门

2015-10-21肖塑力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红帽旋律节奏

肖塑力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更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的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动;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趣味,渗透到幼儿生活里面去,使幼儿无论在学习、游戏和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幼儿生活音乐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引下,作为新时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开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大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经过近十年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音乐教育

首先,我们要想让音乐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知道它自身的特殊性质。“人类增长的第一个能力就是音乐能力”。如: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长期研究、实验,总结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2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松尔曼对儿童出生后的行为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把儿童音乐才能细分为如下几个发育期:1岁时,对声音刺激极为敏感,即使是噪音,也能引起注意;2-3岁时,开始模仿旋律唱自己喜欢的歌曲;4岁时就会哼唱出自创的旋律;5-6岁时,对乐器产生兴趣,对音乐逐渐出现定向注意力。音乐感强的人,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创造能力强、个性强、感觉敏锐等。

二、音乐需要创新

以往的教唱式的音乐教育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教育提倡创新,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成长的需要开拓新的教育手段及方式。让孩子喜欢学、主动学,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例如:儿歌《一只小花狗》,为了让孩子熟悉旋律,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如创编出“两只小花狗......三只小花狗......”我们也可以在更多歌曲中运用。

活动其实还有许多新鲜有趣的方式。例如:“在让幼儿做节奏练习时,不采用“哒哒”的单调形式,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引领下可以用titi来表示八分音节奏,用ta来表示四分音节奏,用tiratira来表示十六分音节奏,用tu来表示二分音节奏等;快乐的模仿创编中不仅反复熟悉了歌曲旋律及内容,还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尝试了通过以下途径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活”起来。

(一)创设富有创造性的环境,激发幼儿灵感;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由此,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环境的创设包括两方面: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首先,要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心理环境。幼儿只有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在教师尊重、支持的情境中,在同伴间愉快合作交流中,才能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力、激发创造灵感。如在奥尔夫打击乐活动《铃铛不见了》中,教师不必规定每个幼儿应该选择怎样的乐器,可以让幼儿相互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做出选择,这样幼儿不仅愿意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十分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其次,要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如:在教室一角开辟专门的音乐区,准备一些钤鼓、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自由时间里,幼儿可选择乐器操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探索,丰富幼儿的乐感,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与兴趣,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

三、音乐融合生活

陶行知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大胆表现。例:妈妈切菜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掌握三连音等节奏。我们可以将音乐教育融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例如:早上,幼儿园里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孩子们踏着节奏,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欢歌笑语地走进幼儿园。在这同时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艺术熏陶,音乐情感的一种体验。音乐教育可以与其它教育领域相结合。例如:可以将音乐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来表现。在音乐故事《小红帽》活动中,不但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还能激发幼儿表现力。小红帽:“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大灰狼出场:“小红帽,你去哪呀?”小红帽接唱:“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音乐就这样在故事中充分表现出来了。为了调动其他幼儿的兴趣,可以采取分组表演或扮演一群小动物一起接唱等,孩子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四、家庭音乐教育不可忽视

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忽略了自己的作用,认为自己并不懂音乐,如何能教育孩子?于是,把全部教育的责任都给了教师。这种做法,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因为孩子与家人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家庭音乐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呢?

不同年龄段儿童具有不同的音乐心理特征。乳儿的音乐听觉反应不太精细,也较缓慢,所以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在婴幼儿身边发出声响,以吸引其扭头寻找声源;在婴儿期可以继续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听觉能力,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健康、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且又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童谣、儿歌,现代或古典音乐等陪伴孩子进食、活动、睡觉,婴儿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学会运用语言一样地迷上音乐,形成良好的音乐修养。

总之,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只有高举基础教育改革的伟大旗帜,秉承陈鹤琴所提倡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夠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科学的把握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音乐教育活动,为孩子的人生开启一扇音乐之门、幸福之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教育学》,1999年

[2]浙江教育报刊社出版的第271期《幼儿教育》中的“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2004年

[3]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第158期《今日教育》中的“关注幼儿音乐教育 塑造音乐人生”,2007年

猜你喜欢

小红帽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把小红帽吐出来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大地的旋律
小红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