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2015-10-21姜辉
姜辉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本文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
一、设置分层次教学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分层,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技能与知识目标分成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这三个部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基础性目标是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把握证明思路,能够利用勾股定理在已知三角形两条边的前提下求出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发展性目标是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来求證,进行简单证明;提高性目标是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求证勾股定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过程操作和实践提供导航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过程纷繁复杂,不能采用一种模式一教到底。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多变性,以及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不能是单一或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理念。例如,在教学“圆的有关性质”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学习”“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先播放我国古代人民使用马车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马车车轮的形状,然后提问:“为什么人们要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情境导入法,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为学习新课程奠定了基础;(2)完整演示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圆到底有哪些性质?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得出结论:“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由此可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多探索、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探寻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