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管理,强化初中思想品德心理教学
2015-10-21张伟根
张伟根
摘 要:中学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心智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和行动能力,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于情感和社会也都有了初步认识。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的中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会有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会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如果再结合一定的班级管理方式就能够为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班级管理;心理教学
班级管理在中学部分主要是班级班主任的工作,这是一项管理工作。但是中学的班级管理与管理学中普遍的管理有着很大不同,中学班级管理的任务是让每位学生在班级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此基础上才是对于学习成绩的要求。班级管理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就是班级纪律和个人品德的教育,班级纪律问题和整体的管理有关,每个学生的人格差异则与个体教育有关。中学思想品德包含着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的课程,包含着从心理教学层面来纠正学生的行为内容。中学思想品德和班级管理的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
一、中学思想品德心理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1.能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
在中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很多课程都是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的。由于在这种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接受思想品德课程,所以在全体学生心目中会形成比较一致的价值观念。这种一致的价值观念在班级整体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价值观念的统一对于班级管理的贡献十分重要。
例如,在苏教版中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课本内容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主体可以概括为“自尊自信”“善于交往”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初中入学初就对新环境和自己学习新阶段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提出和讲解就是要让中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中有一个积极的学习心理,中学思想品德这种心理暗示法让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课本中具体的内容更是让中学生从自我开始,重新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我是中学生了”这堂课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在面对同学之间交流的时候应该真诚对待同学,只有彼此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才能赢得友谊。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结合班级管理进行一定的心理暗示则能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初期就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在班级团结和凝聚力的建设上都会发挥巨大作用。
2.使管理过程潜移默化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授中并没有一种限定的知识标准来进行约束,这就表明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旨在为中学生的发展进行方向上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班主任的亲力亲为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心理教学则是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的,这种形式的差别使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效果差别。
班主任的亲力亲为活动在学生眼中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行为,学生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会感觉到被管教。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进行则能够把这种感觉化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开设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门课程,在心理上没有形成被管教的心态,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一种方向上的引导也会被理解为学习的过程而非班主任管理的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中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有关“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学习中就可以加入有关班级制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理解班级制度和规定的用意。在课堂中可以得知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秩序,在井然有序的秩序下形成一定的准则。在社会的公共生活中要有一定准则作为基准,这样才能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保护他人的正当权益。
这节课后学生对于社会秩序和社会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让学生类比班集体这样一个公共生活环境制订相应的制度和准则,并在这种制度制订的过程中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在课堂情景的模拟中就实现了中学班级管理的潜移默化。班级公约的制订也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内涵。
3.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很多案例是取自生活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把这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正是由于这种学科特点,中学思想品德在生活方面有很广的涉及面。这种广阔的涉及面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在思想品德学科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来解决。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日常情况有一个了解,在对学生进行询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知道实际情况但是没有说出来的勇气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是非辨别能力的训练。而这一点在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四单元“明辨是非”的学习中就能很好地进行教育。这单元的学习学生会知道在正义和诱惑面前的时候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这样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进行这种方向上的教育和管理就能在日常的班级情况了解中获得更多有效信息。
二、中学思想品德心理教學与班级管理融合的建议措施
1.注重情感交流,引发学生思考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中,教授的只是中学生在品德和言行上的具体要求,在这种要求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关键。很多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后会对知识点以及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误解行为,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沟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健康。
在班级管理中交流过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对每位学生都应该进行一种生活方式的沟通。这种沟通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学生也会以一种友好的态度来对待班级的管理工作。
2.管理过程公平、公正
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会在结果处理过程中加入过多的主观认知,这种做法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会对一部分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作用。在这种负面心理作用下学生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有更多抵触行为。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弘扬的公平理念在教学中一定要客观地执行,在这种公平公正的管理过程中学生才会把问题的原因往自身考虑,进而对自我进行反思。因为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中进行公平公正的处理才能让学生相信管理过程中他们是平等的。
3.进行班级集体活动
中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团结的集体意识,在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多举行班级的集体活动有助于班级成员之间情感的建立。这种团结意识的建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起到催化的作用,团结的集体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各成员之间能有足够理解,团结的集体中群体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小。
在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对于制度的理解上很容易产生抵触。只有结合思想品德心理教学的课程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才能使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在稳定的管理状态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喻忠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初中思想品德[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2]于继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体会[J].才智,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