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的同一修辞分析

2015-10-21张璐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篇

张璐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2》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它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本文以肯尼斯·伯克的同一修辞为理论基础,展开对《舌尖上的中国2》语篇的研究,分析如何运用同一修辞的手法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2》 语篇 同一修辞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94-02

《舌尖上的中国2》自开播以来便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它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是用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正因如此,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一道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在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仿佛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这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其中包含了浓郁的人文情怀。本文运用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分析《舌尖上的中国2》的解说词是怎样组织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

一 同一修辞

同一来源于实质这一概念,自我是由各种实质或特性所构成的,包括物质、职业、行为、朋友、信念和价值观等。当我们与他人共同享有某些特质时,我们就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伯克认为,同一在三个基本方面发挥着作用,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及误同认同。

同情认同注重人与人之间共同情感的相互作用。这种认同可通过寻求共鸣来达到。比如一位总统候选人的听众是农民,他会告诉他们自己也是在农场长大的,以期找到两者的共同之处,从而取得农民的认同与支持。这种认同方式很大程度上接近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诉求,不过相较于后者而言,同情认同的涵盖面和意义则更加广泛。

同一还可以通过对立认同来实现,在这种认同方式中,两个对立的实体是基于两者共同的敌人从而达到同一的。这个敌人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例如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本是利益双方的两个对立面,可当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某些意外事故时,消费者便会认同保险公司的广告。

此外,同一还可通过误同的方式来达到,他最常表现在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误同上。拿金龙鱼的广告来说,为了赢得潜在消费者的认同,该公司打出的广告是:“金龙鱼调和油,只卖给爸爸的油。”看到这个广告的消费者在看过之后会误认为买了这种油就能做出来像“爸爸去哪儿”栏目里深受孩子喜爱的美味可口的饭菜。与同情认同和对立认同在结尾时对受众者做出的劝诱不同,误同对受众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伯克的这一修辞观点对人们的思维有现实上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上的研究意義,他提醒人们要审查自己的认知并调整认知的误区。

二 《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的同一修辞分析

诗经有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碰撞往往最能让人刻骨铭心。在《舌尖上的中国2》解说词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同情认同的方法,以求得观众和纪录片中主人公的情感共鸣。

在第一集《脚步》中,西藏的白马为给弟弟准备考上大学的礼物,冒险爬上数十米的大树获取蜂蜜,解说如下:

“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跟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1个小时过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长的距离要爬。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白马已经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3个小时过后,白马接近树冠,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解说中通过对时间的推进和列举数字,如:1个小时、3个小时、40米高等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蜂蜜来之不易的体会,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白马与弟弟的兄弟情深,感情真挚朴素。在商品化的时代,几乎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人们衡量事物的价值也与金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在偏远高寒的小村落里,白马3个小时冒着生命危险只为给弟弟取得可口的蜂蜜,这一举动足以让每一个人为之动容,同一效果也水到渠成。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互相依附共同生存,第二集《心传》中讲述了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麦客。

“如今手工割麦毫无优势,狭窄的山坡地块是最后的阵地,一天劳动10小时,每人割1亩多地,最多收入200元。这次出来十几天,收入还不到1000元。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在快餐文化席卷全球,人们也渐渐失去了原始恬淡自在的悠闲生活,使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奔波,无形中给人们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有时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敌人”,让人们心生厌恶,进而群起反抗。麦客这种职业正在被机械化的时代收割殆尽,仿佛一种古老的文明又在离人们远去,人们遗憾的同时,不免对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心生厌恶,如此便达到了对立同一。

误同认同可将完全不相关的人们联系到一起,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份及所处的环境有认同感,在解说词中大量地运用集体化名词的表述,在第三集《时节》中这样讲道:

“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而在四季变换中,中国人不懈地寻找美食的秘密。春江水暖,刀鱼最鲜,夏天滋补,笋干炖鸡,秋季肥美,鱼头不容错过,冬日最爱,必是那热腾腾的火锅。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在餐桌的方寸之间,也能通过食物的变化。体察时间流逝,四季轮转。”

像“中国人”“人们”等表述不知不觉建立了一种相似性和共同性,进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并传递出一种信息,我们每一个人对时间的感念都有一种特殊的领悟,不论春夏秋冬,四季如何变幻,食物永远和人们息息相关。

三 结束语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是因为节目中向大家介绍天南海北的食物,更多的是在介绍中传递出一种人性的美丽、情感的真挚和一种人文关怀。通过伯克的统一修辞理论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感是如何拉进的,进而对以后的广告、影视作品的宣传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概念功能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语篇阅读研究
小学英语“语篇整体输入”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语篇在阅读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探讨
牛津英语Story Time板块中语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中考英语语篇及作文专项训练(四)
中考英语语篇及作文专项训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