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中职学生实操技能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10-21鲁北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械类中职学生培养模式

鲁北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以必须适应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快机械工程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以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加工车间的实践教学为例,阐述了通过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心得,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机械类 中职学生 实操技能 培养模式

一、前言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把高技能人才列入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高技能人才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并列为国家人才资源。并指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将高技能人才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机械工业产业结构将由低端调整至高端,发展方式由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廉价劳动,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因此,高技能人才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各类人才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会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设计和装备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但目前影响机电产品上质量上水平的最主要矛盾是制造环节。从这一角度讲,培养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为职业类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但对机械专业而言,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学生基础素养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且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自认为随便混個拿到毕业证,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机械加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坏毛病。这样下去,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让学生了解技能的重要性,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我校实行“取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不同于其它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对于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训教学时,始终围绕这个主线,使学生认识到实操技能的重要性,做到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操作技能。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我们将以前的同学制作的高难度工件展示给同学 ,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过程、工时等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钳工实训产生兴趣,然后在对他们 以后训练过 程中应掌握的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实训结束的训练安排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制定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实习教学课题计划,经本人多年的使用,效果很好。

三、机械加工课程培养创新

机械加工实操技能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有效的把课本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了解机器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步骤。分析一个技术工人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区分他用的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二者相结合才反映为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构建的知识和技能是分离的,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融合的。而学校的行为方式和企业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不统一,就形成了学校开了很多课程,学生到了工厂却用不上,学的和用的两分离。针对包含较多技术含量,或容易分出项目的课程,将其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每个项目分别制定一个独立的目标和实训程序,这一项目完结才可以进入下一项目。这种编排方式适用于专业技能型的综合课程,课程以技能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比较适用现场观摩到感性总结进而总结知识要点,并用操作准备和实践训练,纠错提高到理论升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稳步推进不仅要依靠政策导向,更要依赖利益驱动。

四、机械加工车间的实践教学的目标

机械加工车间的实践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同学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学生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机械加工车间的实践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可见,在职业院校中,培养适应企业需要人才,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马宪图,张金萍.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2)

[2] 王冰. 试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J]. 考试周刊. 2011 (45)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中职学生培养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