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实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的反思

2015-10-21王心妍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被动评价数学

王心妍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概念被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情况。这种偏重知识的掌握教育活动只能导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更谈不上主动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实施两主教学我总结了一下几点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存在误区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明确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习惯扮演主角的教师变得无所适从,生怕自己讲了参与了,就不符合“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甚至有的时候看着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或是走了很大的弯路,也不敢点拨指引。这种没有导向的摸索式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2.学生不会预习新课,也不具备自学课本的能力

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的预习,仅仅停留在阅读课本的层面上,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仅阅读课本只能获得最表面的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如果內容较为抽象或者思维性较强,这种阅读课本的方式只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更加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只有深入的思考它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因此,教会学生预习甚至自学数学课本是实现数学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3.导学案当成练习题来做,没有深入的思考

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以导学案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以问题的层层递进或是相互联接的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带学生逐步突破新课的重难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对于总结性、思考性的问题一般都会空着,不重视,不思考。也没有将自己做题时产生的疑问或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4.学生没有质疑的意识,缺乏钻研的精神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他们把接收到的信息几乎没有经过丝毫的加工处理就储存起来,即使是瞬间产生了一点疑问,也不会在课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交流,于是瞬间产生的火花也就不了了之了,没有进行一系列的深层次的学习行为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能力。

6.很难迈出被动学习的惰性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每天被动听课,被动做练习题,被动写作业,他们对学习早就没有兴趣了,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很难喜欢数学这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学科,更别提去主动学习了。

二 相应的解决策略

1.调整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直以来,学校都以教学成绩的优劣来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为了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自然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唯分是图”也不是教师的本意,要想改变教师“唯分是图”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既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那么学校甚至教育机构也应该对教师的评价采取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角度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关注角度。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采取多元化来评价教师,但是教学成绩占据比例过大,其他评价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样的评价模式并不能动摇教师“唯分是图”的教学观念。数学成绩仅是数学学科有效地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体现,还有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的形成等等,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最有发言权,加大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

2.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如何,数学成绩不是唯一,数学是一门内涵很深的学科,数学成绩仅是对某一阶段该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情况的一种反馈,而数学思维、数学思想以及创新思维等数学品质的不断提高才是学习数学的收获。因而教师评价学生时,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信心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教师可以以数学各类明星的称号来奖励学生,例如,数学奇才、数学大师、数学潜力股、数学爱好者等等,如果要以分数量化,可以赋予每个称号不同的分值,固定评选的阶段和标准。数学教师不是学生学习数学唯一的评价主体,自主学习小组长、同桌以及学生的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小组长和同桌更加了解小组成员的数学学习情况,他们作为评价主体更有发言权,做出的评价更有借鉴价值,而家长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监督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信心、做作业情况以及数学学习历史有更多了解,因而家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不可忽视。

3.设置课堂评价鼓励机制,让学生的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到80%—90%”。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受到数学教师的激发和鼓励,那么该生会对数学的学习会产生巨大地内动力,会积极的去实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评价标准来决定的。(1)即时地语言评价,给予学生感情激励;(2)合理运用评价机制来考核学生课堂参与情况;(3)运用自主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机制,相互促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实现 “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一线的教育工作中,更应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被动评价数学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