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站仪+反射片在高架桥墩柱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2015-10-21黄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黄杰

【摘要】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反射片对高架桥墩柱进行变形监测,计算出高架桥墩柱倾斜度,位移方向等,此测量方法操作简单,观测精度可靠,并列举了应用示例。

【关键词】高精度全站仪、高架桥墩柱变形监测、倾斜度、反射片

1.问题

为了确保高架桥的运营安全及确定相关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这就需要对高架桥的墩柱进行变形监测。在现实工作中有投点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1]等,这些都是规范中提到常规的监测方法。但是无论上述的哪种测量方法,都需要设置在与测点互成约90度的两个方向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由两个位移分量来计算出位移矢量。但是有时工作环境条件不允许这样设置工作站,该怎么办呢?

但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本文就采用全站仪+反射片进行直接的边角法测量,可以长期有效的对高架桥墩柱变形监测。

2.具体监测方法论述

2.1墩柱倾斜度计算公式

2.2反射片的安装与测量

如图一,在墩柱上顶部(A0)和底部(B0)分别贴反射片,贴时先贴顶部反射片,用全站仪指挥贴底部反射片,使两个反射片中心基本保持在一条竖直线上(作为连续监测墩柱的倾斜度时,无需让两个反射片中心保持竖直线上)。

全站仪设置在强制对中的工作站,经过定向检查基准网后,测量在以顶部与底部的初始夹角α,按照小角法可以计算出两反射片中心水平偏移值a=S2*α/206265,以及测站至A0、B0的水平距离S1、S2,其差值即b=S1-S2,根据直角三角形c2=a2+b2可以算出c,再由全站仪测量出AB点高差h,即可以计算出倾斜度的初始值α=arctg(c/h)。

后续周期性监测时,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新的距离值S1、S2,以及两中心水平角的新值α,即可计算出周期内墩柱的倾斜度的变化情况。

3.工程实例

3.1工程背景

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横跨拟建的市政道路,该段高速路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或独柱配承台双桩式,柱径为100cm、120cm,桩径为120cm,原桩基均按摩擦桩设计。该区域段地下淤泥层较厚,地质条件不好,拟建道路经过方案比选最后确定路基处理最终采用旱桥的方案。软基处理管桩与该段高速桩基最小距离约为3.8m。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指导施工,确保施工顺利开展,保证上跨桥梁的安全。

3.2现场条件、监测点和工作站布置

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墩柱的变形情况,首先需要设置合适的工作站和基准站。如下图二显示,南北方向為高架桥走向,东西向为目前施工道路区域,东西两方向均无法布置工作站,现场需要监测的墩柱又较多,无法满足规范中提到两个工作站互成90度,故在高架桥下施工道路南北两侧,受施工影响区域外的30-35米处分别设置工作站,并且可以通视独立测量完成所有监测墩柱。横向设置基准点构成三角形,以相互检核。

反射片贴合在墩柱底端0.5米高处和顶部最最高位置,每个监测墩柱对应设置两组反射片,分别由工作站1和工作站2进行监测。

3.3具体观测与数据处理

分别在工作站1和工作站2设置全站仪,以基准站定向后,观测各个监测点上下反射片中心的水平角及水平距离,由距离和角度就较为容易计算出新的倾斜率以及墩柱的位移情况。

3.4计算数据与精度分析

本次观测在 “工作站 1 ” 和 “工作站2 ” 两个测站各测一组数据 , 两站测量倾斜率较差为 0.3 。把倾斜率取用平均数后,与观测值比较改数为0.1, 对应倾斜度为102″ 和0′59″, 说明测量精度良好 , 不存在粗差。在不以互为90度进行设站观测的情况下,采用反射片直接测量各个监测点的方位角和距离,不断能计算墩柱的倾斜变化,同时更加直观反映出墩柱的水平位移的大小。

4.结束语

随着测量设备的不断进步,测量手段也不断进步。像瑞士徕卡 (LEICA) 公司生产的 TCA2003 全站仪 , 采用 CCD 技术、 马达驱动技术实现了棱镜目标的自动识别与照准 , 且目标无需灯光照明 , 改变了传统测量仪器需人工找准的缺陷 [2] , 实现了测量的全自动化、 智能化。反射片以其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一次安装长期使用并且对墩柱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而为我们采用,再结合自动化全站仪进行高架桥墩柱变形观测,我们作了初步尝试,这监测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精准。

参考文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09月.

[2] 翟新峰 , 等 . 昌吉市三屯河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及资料分析 [J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 ,6(2) :2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