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视角下的广州低碳城市建设措施探讨
2015-10-21滕林立
滕林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超级大城市不断的涌现,广州要全面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如何避免大城市的通病,建设一个新型的、环保的、消耗资源少的大城市,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在技术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megalopolis constantly emerging,Guangzhou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it plans to built as an ecological city. It becomes a new issue that how to avoid the common problems of large cities, and how to build a new kind of large city which is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has lower resource consumption.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太阳能,节能减排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Low-carbon,solar energy,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一、 前言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区别于传统城市化发展路径,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幸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创建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特大型城市发展之路。而能源问题已经是人类正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也是当前广州低碳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广州政府的《关于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也从广州全局长远发展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日益受到国际范围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广州若能解决好能源资源、能源技术、能源利用等问题,无疑对实现科学发展,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从能源技术这一微观视角,探讨如何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
走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空间,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而能源问题始终是关系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发展和实现低碳节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乃至走好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倡导低碳生活模式
交通发展成为制约低碳瓶颈。广州的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堵,一方面,从纵向来看,交通车辆规模与增速都在不断快速增长中。目前常住人口有1600余万人,汽车保有量250余万辆,车辆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而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却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幅。从而,限制汽车上牌政策不得已出台。
另一方面,从横向来看,广州与国外城市存在较大区别。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规模与增长率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多年来很少有大的增幅或锐减,从而对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需求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这也是我国汽车井喷式增长与国外微弱增长的原因之一。在此条件下,国外发达城市采取的较多交通疏导措施效果都较为明显。及至广州,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机动车辆的需求都在保持两位数增幅,造成维护交通畅顺运营措施很快就会被猛增的车辆吞噬掉。
发展低碳交通,倡导低碳出行模式成为当务之急。面对这种局面,亟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设施,鼓励提倡人们出行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限制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虽然广州在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很多成效,处于全国前列,但相对于城市需求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以轨道交通地铁为例,一方面,地铁网络建设尚未形成影响便民出行。先进的地铁交通系统应该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相对于地面交通情况而言,目前广州的地铁已经较为快捷,但还是不够便民,"最后一公里"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也许与地铁系统最初规划相关,地铁系统应该"网格化",把城市圈里的每个角落都罩在这个网中。如果有了这样高度覆盖的公共轨道交通系统,相对私家车而言,市民出行更加优先使用地铁系统,同时也大幅减少私家车维修保养费用,更减少了碳排放,为低碳城市建设作出直接贡献。
另一方面,传统地铁建设方式成本高昂,新的因地制宜模式亟待提出。地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资和较长时间周期。如广州地铁一、二、三号线造价分别为6.6亿元/公里、5亿元/公里、4.3亿元/公里;至今共通车 236公里(含广佛线),建设耗时从上世纪90年代的3.7公里/年提升至当前12.4公里/年。可见,广州的地铁建设平均成本正呈下降、时间提速趋势。然而,每米几十万的造价、每年十几公里的建设速度还是有较大提升空间,如可以参照广州市的东濠涌高架路的建设,把路建在涌上,既减少了征地拆迁的麻烦、节约了资金,又加快了建设进度。或许广州地铁建设可以采取类似方法。珠江流入广州后,在黄沙分开两支,在南北两侧环绕海珠区、至黄埔区、长洲岛后,又合二为一。从而可以选在枯水季节,在黄沙、珠江分叉处选一条江如北支,筑坝;再在黄埔区、长洲岛、珠江汇合处选北支珠江也筑坝。封闭珠江北支两端,排干江里的水,在河床上采用明开挖的方法来修建地铁,也可借机修建更多的市政设施,如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管道煤气等,做完后照此方法再在南侧分支做一遍。从而既能节约成本又能节约时间。
三、 推行绿色建筑技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引入低碳理念,结合低碳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人口等情况,尽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各种低碳技术。
鼓励和推进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利用在建筑中的应用。
传统观念认为,住宅是一个纯耗能的地方,如空调、电脑、等各种家用设备都是在耗能。然而,在新能源时代,建筑已经可以自我能量循环,如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将极大节约能源利用。国内达到实用水平的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率大约为12%。以一个一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在广州一天(晴天,10小时)所能产生的电能为1.2千瓦时(1000w*0.12*10(h)=1200瓦时=1.2千瓦时,也就是俗称的1.2度电,一个月为36(30*1.2)度电,如果在每户住宅外面挂上3平方米,那一个月就可以有超出100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可用。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只能转换,不会消失,我们从阳光中得到了这些电能,那阳光产生的热浪就应该会减少,所以挂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地方应该会更加凉爽,有利于对环境保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发电装置应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目前主要为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太贵)、逆变器(进行交、直流电的转换)等设备设施的规模成本正逐年下降。广州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广泛推广使用,且这在西方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大面积投入使用。
四、 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由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忽略了城市发展中赖以生存的环节资源。从而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土壤治理成为广州的重点工作和惠民工程。
以污水处理为例,这是一项技术复杂、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然而,许多治污工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创新污水处理思路。这里仅从生活污水角度进行探讨。
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日常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等三类。日常洗涤污水含有大量的洗涤剂,如洗衣粉中含有大量的磷,其他洗涤剂主要含有碱性物质;厨房污水主要是清洗蔬菜及餐具用水,主要成分是洗滌剂及油脂;厕所污水成分则比较单一,主要是人类的排泄物。这三类污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成分复杂、处理困难的化合物,需要进行分类处理,以减少污染。
日常洗涤污水中,可以提取磷及其它碱性化合物,这可做化工原料、农作物养料;厨房污水可以提炼出原料油脂及碱性化合物,原料油脂的用途广泛,这些可以用作发电燃料、化工原料;厕所污水可以产生沼气,用作清洁能源,或用来作为发电、汽车动力原料,沼渣可以用作弄作为有机肥料。
因而若从源头上对污水进行"三水"分离,分别处理,就可以把复杂的污水处理工程做得有条不紊、循环简单,还可以获取新的能源和资源。
五、 结束语
在一个新型城市中,住宅的功能不再仅限于住人,它还能产生能源,创造财富,更加环保。实现低碳节能是建设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仅从技术技能探讨的角度,为广州低碳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思路借鉴。希望广州向着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可持续方向逐步迈进,全面建成幸福广州,实现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