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小组为依托,构建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体系
2015-10-21陈尧彦
陈尧彦
摘 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这是每一位班主任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以学习小组为依托,构建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体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实践;意义
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强调:它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所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研讨、磋商等方式,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倡导合作型学习方式,构建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体系,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在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其次,促使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管理权的同时,自主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群策群力,积极激发自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塑造学生的成功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处于被激励状态,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实践如下: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即按照学生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学生我们称为特优生,B类学生称为优秀生,C类学生称为待优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异组同质即分组要尽量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公平竞争和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选拔小组长,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可以规定每组的A1、A2、B2、B3、C1、C3六位学生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的作业收发员,各作业收发员要对本小组的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要检查别人过关,自己就必须要先过关,无形中就给每个组员都提出了要求。
三、合理安排座位,适时调整坐次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最好的效果,就要注意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六人小组前三后三的方式,或采用六人小组前后一列的方式,但都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方便他们互相帮扶。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出现不平衡,这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四、动态管理,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或评价对于班级管理十分重要。每学期初,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制订《班级管理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每天对各小组的个人和小组集体表现进行量化打分,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在案,分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班级公约中,量化计分应该包括多项内容,如完成作业、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都应该确立具体的奖扣分细则。这些分数都会将计入小组量化管理中的“测试”一项中。年级统考,个人的成绩上升或下降位次都有奖扣分,小组成员的总平均分上升或下降位次,也都应该有奖扣分。
五、班级评价,重在激励
没有奖罚的分数量化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利用好量化分数表彰先进和惩罚后进。例如,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互评活动,互相找出其他伙伴的优点、缺点,并由小组长进行点评,找出本组好的典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被授予“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等称号,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会课上评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习标兵,根据评选标准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三是小组量化总分倒数第一的小组成员每人买五元的文具,在下一周的班會课上,亲自送给量化总分第一的小组成员。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种服务,面对这一群单纯而又有思想的青少年学生,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班级小组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不能推陈出新,这种管理制度也必然会不适应学生和班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钟祝平.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