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英语课外培训机构教学效度提升对策浅析

2015-10-21牛梦楠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少儿英语提升对策教学效果

【摘 要】 本文从与教学过程息息相关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探析了少儿英语课外培训机构提升英语教学成果的对策,以期促进少年儿童英语水平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 少儿英语;课外培训机构;教学效果;提升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及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下,英语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在科学、技术、学术、外交、旅游、国际贸易等领域最为普遍接受与使用的交流工具。因此,国民英语水平已被广泛视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个人事业发展的有力竞争因素。我国教育部在世纪之交颁布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基础教育的政策方针。其中就有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此政策明确规定全国小学必须从三年级开始将英语课程列为核心必修课。事实上,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已将英语课程纳入低年级学习科目。伴随着这二十几年的英语热潮,大量少儿英语课外辅导机构呈体系化、规模化存在。然而,目前社会上的少儿外语培训机构表现出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成果差距悬殊的局面。如果培训机构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理念、片面的课程设计,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弱化教学成果,甚至对学生正常的在校英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要想实现高效优质的外语教学成果,研究者必须对少儿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刻剖析,寻找启示。

一、教师职业技能

优秀的师资是一所培训机构的核心力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熟练专业的掌握个人职业技能,将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1、提供有效辅助技能

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维果斯基的研究证实儿童的发展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孩子已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其二是孩子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理解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地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个层次间存在着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为能力欠缺的儿童提供的帮助或者是分配的任务必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判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并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私下交流、布置任务等方式进行了解。另外,在进行双人或者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将最近发展区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

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的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其认为老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通过举例、提示、引导、输出,帮助学生最终实现拥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从接受帮助的被动者变为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者、从接收新知识的对象转化为信息的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协助者。卡梅伦(Lynne Cameron)也表示学生从接受帮助到自主思考这一转变实际是能力的内化过程。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下,原本陌生的新语言对学生而言变得有意义。在英语课堂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启示教师要在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去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学习特点、限制因素等各个方面,从而因材施教,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搭建适用的教学“支架”,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2、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技能

情感因素在少儿学习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情感因素在注意力导向及意义构建中都具有引导作用。另外,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一门新语言时,通常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甚至有压力,因此在少儿英语教学中注意激发情感因素,在心情愉悦、温馨舒适的情感环境中学习将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也强调如果教学过程无趣且不愉快,少儿将不情愿去学习。为适应少儿学习特征,课堂上应多采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歌唱、绘画、身体运动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学习动力。教师则应具备调动课堂氛围的能力、具备与学生互动提問的技巧,表现出对学生反馈的尊重和肯定,以及观察和重视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动态,以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自信心和舒适感。

3、判断学生认知发展技能

教师透彻的理解少年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征有着重大意义。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总是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内部动机引领整个学习过程。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将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15岁)的认知发展经历划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特点。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四个次序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会制约教学,因而教师要能够正确分辨少儿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透彻了解少儿所处阶段的发展需求,从而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与少儿发展特征有机结合;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提升。此外每个学生个体都因具有不同的偏好和特长而形成不同的学习特点,他们可以被定位为众多种类,例如: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因此,总的来说教师必须具备正确识别和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以及学习特征的技能,从而设计出适应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课程内容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二、教学方法

交际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欧,是一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法体系。根据语言自然习得规律,人类最先发展的能力为听,其次为说,随后才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少儿英语教学也应偏重交际教学,实行听说先行,从而便于少儿在丰富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学习更多知识。其次,少儿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避免枯燥的学习内容,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否则学生将很难保持注意力、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交际法主张将学习内容情景化、生活化,这将有效的促进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将交际化教学与少儿英语教学相结合具有重大意义。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接触、模仿练习和自主表达三个步骤:首先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生活化的模拟场景中,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画、影像、实物等帮助其输入熟悉的话语;其次,老师把握好练习内容的难度和效度,提供适当的辅助和示范,帮助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反复练习,达到目标效果;最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只提供情境,让学生利用前两步学习到的素材充分发挥,自主构思和表达。

交际教学法虽然强调学生的听口交际技能,但是还是以语言形式为主导,对于基础较差或刚开始接触外语的少儿来说略偏成人化教学。全身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的。TPR教学法强调“听力领先,启动开口”,也就是少儿英语学习者在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后,通过自身内化过程,便可自然实现一定量的输出。少年儿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欠缺、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TPR教学法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利用带有强烈视觉刺激的事物,通过跑、跳、做游戏等环节,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交际法相比,TPR更注重语言的功能而非形式。它以听力为突破口,眼、口、身全方位将学生调动起来,有效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自然融入语言环境中去。丰富的游戏环节有效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的倦怠、焦虑、紧张情绪,促使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现自我。在整个TPR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吸收了大量的有效语言输入,为自主的语言输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少儿英语培训课堂可采用TPR教学法与交际法相结合,最大程度上满足少儿英语学习者的知识和心理需求。

三、教学环境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基本过程中认为孩子通过和外界环境进行交流互动作用来扩充个体知识、促进自身发展。在孩子的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存在两个方面: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指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新的情况。孩子通过同化新信息来使其符合自身对环境的理解并符合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需要调节或者改变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来处理新情况。因为只有通过调节和顺应,“学习”这一过程才能真正的发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语言环境的大量熏陶,通过与新语言环境下的信息素材充分互动,从而构建和获取新知识。因此,少儿英语培训课程要为学生营造大量英语输入环境、创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用场景、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的实用性,逐渐自然获得使用外语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仅从师资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方面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教学效度提升方法进行浅析,然而当前少儿英语发展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少儿英语教学效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今后还需要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關注和思考,更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更深入的对比和剖析,以促进少儿英语培训充分发挥其存在价值,积极的为我国少年儿童的英语课外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 Bruner,J.(1983).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 New York: Norton.

[2] Piaget,J.(1972).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3] Vygotsky,L.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

[5] 张蕴哲.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

【作者简介】

牛梦楠,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教学法.

猜你喜欢

少儿英语提升对策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刍议少儿英语启蒙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易贝乐少儿英语与美国TESOL达成战略合作
兰迪少儿英语完成C轮5.2亿元融资
数据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