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务实,文道双修

2015-10-21陈彦精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观察体验作文教学

陈彦精

【摘 要】本文笔者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如何依据学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端正写作态度,并学会细致观察、积累素材,学会评改鉴赏等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阅读 兴趣 观察 体验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110-02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但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因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而感叹、无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们往往都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寻找更为便捷的路径。不少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牵引下机械地训练着学生,中考考什么我们就训练什么,中考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什么,时间久了,弄得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本质,即规律性的东西,作文教学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只要多加探索,孜孜以求,定会找到符合学生学情的“法”,达到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法”,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或许有不同的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近年来,为了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 鼓励多读,激发兴趣

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叶圣陶也曾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可见学生要写出好作文首先要有兴趣。这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源于哪里呢?我认为根本还在于阅读。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喜欢写作;而一个不读任何文学作品的人,要想写好作文也是很难想象的。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可以当作阅读素材,信手拈来。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教这些课文,我总是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文时才能文思泉涌,真情流露。当然,要真正提高写作兴趣,只读课文远远不够。教师们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内文章,还要迁移到课外。

平时,除了课程标准所列的童话、寓言、诗歌、文学名著外,我还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读名人传记、科普作品、报纸杂志、名家名篇。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感悟、积累,从而汲取书中丰富的写作营养。由阅读产生灵感,产生写作动机,进而产生创作欲望,由创作欲望潜移默化地激发写作兴趣。让阅读和写作这对孪生兄弟在学生的思想中碰撞,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写作,在寫作中阅读,从写作获得精神的愉悦,并因此爱上写作,走上创作之路。

二 正确引导,文道双修

教师教学生写作文,首先写的是记叙文。启蒙教育时家长讲故事,只能作为学生作文的“引子”,打好作文基础的还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可是,少数教师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没有做好正确的引导;有的教师就将“单练”中的作文题目写成范文或拿现成的例文,叫学生反复记背,到了考试时就将背记下来的写在答卷上。这样的考场作文,分数真的不低,可学生的作文水平真的提高了吗?

初中生比小学生“聪明”得多,平时作文照抄照搬例文屡见不鲜。家中有网络的学生,到百度中下载一篇,交给教师。一到考试,不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就是无言可写,更有甚者把考试中阅读理解的范文照抄几段,拼凑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写的作文内容不清晰,主题不鲜明,语言粗制滥造,毫无真情实感,有时也能得高分。

看了这些现象,你会做何感想?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作文必须“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文章要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照抄照搬不可能实现的。自己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具有主观性和独特性,拼凑出来的文章,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失去思想性。其次正确看待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学生大多对事物的认识不足,文学积累不够。这个时候,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并督促他们付诸实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写作时就能“发乎于心,顺乎于理,出乎于情”。

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套话、假话。我对学生的要求:作文决不允许照抄照搬,抄袭他人之作;抄袭照搬是不道德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做到“文以载道”,文道双修。具体的要求:写人叙事的作文,内容要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人的真个性。论说文,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真实,杜绝空洞说理。写景抒情的作文,写景要实,可从不同角度表达,但要情真意切等。

我们做人应提倡“吃自己的饭,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言自己的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也应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工作要输送正能量:做实;学生的作文也要输送正能量:写实。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 观察体验,求真写实

作文的诟病,在于学生的写作脱离生活实际。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不会细致观察,没有真切体验。我的教法是,让他们从身边的人、事、物、景开始观察。观察物,感知物的作用,由事物引发感想,产生创作火花,然后从身边简单的、熟悉的物品开始习作,一练一得,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观察人,我要求学生从一个或多个侧面去观察,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细节找出人物特征,特别是观察生活中的小人物,如卖菜的大妈、捡垃圾的老人等,写作时结合相关事件把人的性格、品质、风貌写出来,写真写实。

观察事,要求学生从身边细小事件中寻找素材,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写人隐含事,写事喻理,借物喻人,借事说理。比如升旗场面、家乡的火把节、献血等,学生可选一件或几件事来写,布局谋篇,析意说理。

观察景,是写好自然现象的基础,情景交融,也是根本。我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或近看,或远眺、俯视、仰视,利用自然资源之美,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现在的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不多,实践不够,很难写出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督促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身体验,从而突出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作为例子,文本中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春景图。我们读着课文,犹如人在画中。春風、春草、春花、春雨是多么地富有人情味!“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用,写出春风是那样的温暖;“草软绵绵的”写出草的质地不坚硬,故可以“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满了花”,刻画出了桃花、梨花、杏花竞相开放的动态。春雨“密密地斜织着”,这里正写春雨,侧写了春风,“斜”字简直是神来之笔。文章末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作者把春天写得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活力,美丽漂亮,壮实有力。朱先生写这些,更是为了写春天中的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可见,唯有细心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的散文。正如史迈尔所言:“对小事物的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成功的秘诀。”

四 广闻博记,厚积薄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在写作中的分量。没有语言积累,作品就没有情感;没有素材的积累,作品就没有智慧;没有写作技法积累,作品就没有布局谋篇。只有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作才能水到渠成。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就是背诵。这种积累,就是语言。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佳句好词,如道道甘泉,使人回味无穷。鼓励学生记诵,将它们变成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在今天的信息世界,学生通过看电视、听采访,记录优美的词语与句子,积累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并摘抄,读一读,悟一悟。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生活的海洋中寻找素材,在积累素材中体现生活,在丰富的文本中借鉴写法,是充实写作内容的丰富源泉。

现在的学生,鲜有观察和阅读。要么只观察、阅读而不积累;要么观察、阅读积累而不实践。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积累”,就没有写的“收获”。这就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和借鉴章法,让其成为写作的活水源头。说到写作章法,细看以下例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法甚多,诸如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正写与侧写、实写与虚写、托物言志;语言、散句、整句相结合;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鲁迅先生的《故乡》对“豆腐西施”杨二嫂,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人物描写,二者前后变化的对比映衬等,均是学生作文要借鉴的好方法。

观察和积累,不是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这样,训练的时间久了,语言、素材、章法储备丰富了,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厚积薄发,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写出好文章了。

五 评改鉴赏,提高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要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地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让写得差的学生改写得好的作文时,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学生改写得差的作文时,也能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落笔非难事。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多读书:读有字之书,读生活之书,读自然之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中激发并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学生将不再“谈作文而色变”,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将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喜欢

观察体验作文教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