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互动的思考
2015-10-21康晓丹
康晓丹
【摘 要】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是改革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是把对人的培养和实现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关键词】高师音乐 教育 教学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78-02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创新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模式,必然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
一 互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理念的新一代音乐教师,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教学改革活动的中心。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中,首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培养的“产品”──人才的质量得到保证。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新《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主,把注重教学结果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快乐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个要求对仍沿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为基础音乐教育提供人才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的“过程式”互动教学模式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具体做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方式,教育理念则是指导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现代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音乐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学校就已铺设了一条既定的学科课程学习道路和学习方式,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地按照这个事先构建的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并走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是导演和主角,学生始终处于配角和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释放,学生的要求难以有效表达,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难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转换,这是同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其结果也将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些弊端只有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中得到改变。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所说:“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提倡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今天,互动教学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思考在采用互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内设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并开展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尽人意之处往往在于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从重建有利于互动的师生关系、编制有利于互动的班级规模、创建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布局等方面着手加以改变。如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导致学生逃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互动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采用知识抢答、表演比赛等形式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走进学生中间,有序地引導学生完全融进教学内容之中,与学生们一起欢歌跳跃。鼓励比较内向的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与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创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对本学科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的讨论,启迪学生的心智,培育其音乐意识,锻铸学生的艺术素养,并为其提高音乐能力进行知识储备。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一些高校里,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得不够充分,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因门派之见存在隔膜,造成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有时教学活动仅一墙之隔,彼此歌声互绕、琴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有些教师害怕暴露自身缺憾与不足,不敢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有的教师技术过硬,担心自己的“看家本领”“偏方秘诀”被掠走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也有教师担心引起是非议论不愿表达个人看法等。这种孤芳自赏、闭门造车的封闭局面,对高师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的提高非常不利,深受其害的往往是所教的学生。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教学和音乐考核标准的提出,既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更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尤其提倡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专业的教师,相互之间应拆除“壁垒”,互相切磋技法,交流教学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也应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全面的,同一个学生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教授不同的技能,为使学生建立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讲到的发声原理和声带结构等知识都是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就可以和生物教师、医学教师相互学习,构成一种跨专业的、甚至是跨学校的互动,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教育在发展,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也正在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地向前发展,它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教学改革的发展折射出课程改革的步伐,从侧面也反映出高师音乐教育的成长轨迹。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合作研究和共同探讨,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它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所不同,除了互动主体不同之外,互动地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局限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互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除了在课堂上互动之外,更多的是课后的互动。其形式上可以是单一的、一对多、多对多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育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反复训练,才能领悟教师所教的知识,形成技术能力。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钢琴即兴伴奏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而这门课程与一般的音乐课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钢琴技巧基础上,为指定的歌曲重新编配新的钢琴伴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除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知识外,更多还要依赖于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这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为学生提供经验交流机会的同时,对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融合也存在间接的作用。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