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校贫困生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5-10-21陈阳周杨邢皓越

学园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陕西省研究

陈阳 周杨 邢皓越

【摘 要】为确保高校贫困生有书读、读好书,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省 高校贫困生 生源地助学贷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57-01

为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自2007年起国家出台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贷款”相关政策,陕西省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5个试点省市之一。作为教育大省,又地处我国贫困县相对集中的西部地区,陕西省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25%,因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解决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确保大学生不因家庭困难失学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政策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一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现状

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合理分配资助资源,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健康开展,陕西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关于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陕教贷〔2007〕5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陕教贷〔2010〕3号),这标志着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我省的全面展开。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0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14万人次。从2009~2011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金额及人数连续位居全国第一。目前,陕西省83个县(市、区)已全部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实现区域全覆盖,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迅猛,并且已经成为解决陕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

二 陕西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

1.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真实性

确定贷款对象信息的真实性,是学生贷款有效运行的保障,也是学生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由于县级资助中心资源有限,在了解贫困生家庭信息方面存在信息收集难度大、核实困难等问题,只能依据乡镇、民政部门所开具的证明来进行认定,而这些部门开具证明,不负有相关法律责任,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不高,贷款审批的公平性遭到质疑。同时,某些基层单位把开具贫困证明作为对村(居)民的一种福利,使一些经济“非困难”家庭钻了政策的空子,挤占了受助名额,浪费了有限的贷款资源。

2.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不到位

贫困生,尤其是入校新生,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缺乏了解。由于单一的宣传手段和形式,使部分潜在贷款人很难了解到相关信息,或了解得并不全面。贷款前阶段潜在贷款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认识不足,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性质、发放对象及标准、操作规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贷款管理过程中的利率、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还款的具体操作流程等不甚了解。

3.毕业生拖欠贷款,逾期不还,银行催缴贷款难,增加了银行贷后管理和资金回收的难度

部分贷款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一样,是国家免费给的钱,甚至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是国家应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需要偿还。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和家长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恶意欠款的示范效应甚至影响到一些有偿还能力的学生也出现违约失信的现象。这些有偿还能力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毕业又远离家乡,银行找不到自己,自然也就不用还款。

三 对策及建议

第一,地方、高校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向学生宣传最新的助学政策,尽可能让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及时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意义和优惠条件,掌握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办程序和还款方法,切实做到“应助尽助”。

第二,对入校贫困生建立高校监督机制,对所有贫困生的评定及有关资助均采取公示制度,如学生对评定结果有异议,经调查核实后要及时予以调整、更改。

第三,深入开展诚信教育,采用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内诚信还款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诚信还款意识。特别是加强对贷款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在毕业生离校前,可以通过组织观看宣传片、开展座谈会等方式,使每一位贷款学生了解相关征信知识、金融常识和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规定,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主动还款意识,并教育学生违约将给本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建立生源地、学校、就业单位联合“共同监督、联合催款”的新模式。针对学生在入学前、入学后和毕业后三个阶段的信用和信息变化特征,通过生源地评审、高校诚信管理、就业单位监督还款的运作模式和创新机制,将生源地、高校和就业单位等联结成一道优势互补、相互承接的风险防范链。

参考文献

[1]赵文娟.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2]王卫霞、张正辉.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7(2)

[3]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责任编辑:林劲〕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陕西省研究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