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作曲角度浅析《永远的花样年华》的艺术特征

2015-10-21周璇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曲式旋律戏曲

周璇

摘 要: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由作词家王晓岭和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共同创作完成的。由总政歌剧团演员孙丽英演唱。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该歌剧的其中一个唱段。公演之后,该歌曲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个唱段旋律优美、音域比较宽广,情绪跌宕起伏。该唱段的创作为表现地下党金环的坚强不屈、不畏惧牺牲的民族精神增添了辉煌的一笔。主要从旋律特征、曲式特征、调式调性特征、配器特征以及创作技巧与演唱相结合这些创作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永远的花样年华》;旋律;曲式;创作;河北民歌;戏曲

一、旋律特征

从创作方面来看,要把一部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一部歌剧并不容易。而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创作者以新的视角、明了的旋律动情演绎了传统意义上的红色经典。通过旋律表现场景,通过旋律讲述冀中古城的抗日地下斗争,用旋律在舞台上重新塑造了杨晓冬、金环、银环等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唱段《永远的花样年华》的背景是地下党员金环不幸被捕,但在整个过程中金环都展现出了正气凛然、不屈不挠、无畏牺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曲家更是通过旋律、音符向大家展现出金环在牺牲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该段旋律优美动听,此起彼伏,唱出了革命英雄的爱国与赤子之心。

1.跳进音程为主的抒情性旋律

在《永远的花样年华》这一唱段中,创作者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个旋律特性,用音乐来塑造金环对家乡热爱、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女性形象以及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崇高革命信仰。

整首旋律比较曲折,除了长音外,其他小节旋律的音域基本都在五度以上,并且不时有六度、七度的大跳出现,出现的程度十分频繁。

同方向的连续二度或者是三度级进超过3个音。

音域十分宽广,看着短短的14小节的主要部分,音域却达到了十三度(从小字组b到小字二组g)。这一点是在抒情类音乐作品中极为少见的。

2.腔、词、情的结合非常紧密

在《永远的花样年华》唱段中,第一段歌词为“让远山描我的黛眉,让流水梳我的秀发。战火中的女儿呀还是这样俊美,永远的花样年华”。这段的旋律是宁静、深情的。前八小节采用的变化重复,给人以纯朴、婉转之美感,而且极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

“月光你再照照我,星光你再看看我”,音乐悠远、自由,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上下两句的反向对比,起到相呼应的作用,并为下句歌词“战火中的女儿呀还是这样坚强俊美”做准备和旋律上的铺垫。这句歌词无论是意义上还是旋律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沉稳、坚定”。

“明天我将会变成一颗星,从九天轻轻划下”又重复了“月光你再照照我,星光你再看看我”的音乐旋律,更进一步强调了女英雄形象化的一面。

“落到高山,我是长春藤,我是长春藤,落到大海,我是珊瑚花,我是珊瑚花,落到大平原,我是芳草绿,野火春风啊又吐新芽”的旋律运用变化摸进手法将音乐层层递推到全曲最高点,音乐形象激动、高昂。

“让远山倾听我的呼唤,让流水记住我的回答,战火中的女儿呀还是这样俊美,永远的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旋律很自然地推向高潮,音乐激情舒展,语气坚定豪迈。这段音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速重回原速,旋律连贯、流畅,结构上仍然运用上下句的方向对应,强化音乐主题。

总体上说,全曲多次运用级进和变化重复手法,使音乐从柔美、抒情到坚定、高亢,充分展现了女性革命者外柔内刚的音乐形象。

二、曲式特征:不采用机械的西洋传统曲式结构

本唱段结构没有采用机械的西洋传统曲式结构,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分析,都各有其道理:

第一种:该曲为带引子的复二部曲式。主体部分分为A、B两大部分,A部分是由A段与它的重复部分组成。B部分为一个小变奏结构,由B、B1、B2组成,属于A段结构的延展。

第二种:该唱段为A-B-A三个部分组成的具有抒情咏叹调感觉的唱段。音乐的第一部分A为14-28小节,G调上。旋律在一个八度内此起彼伏,类似一个宣叙调的展开。第二个部分B调性发生变化,节奏与速度上都有所推进,算是进入整首歌曲的高潮。紧接着用衬词“啊”过渡到第三部分A,该部分属于第一部分的再现片段。在音高音域上都较为相似。这也是复合歌剧情节的发展。歌曲A、B、A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旋律感觉层层递进,刚好与戏剧矛盾的冲突激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三种:该唱段是由A、A1、A2、A3四个部分组成的变奏曲式。A部分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完整的乐段结构。A1与A前半部分不相同,后半部分相似的变奏形式。A2与A1采用“同头异尾”的形式变奏,最后扩充了两个乐句。A3在A1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小节的补充。

三、调式特征:民间调式的运用恰到好处

1.河北民歌特征运用

从创作角度上,创新点在于以西洋歌剧模本的基础上大量引用了故事背景地河北的民间音乐素材。采用了河北民歌最常见的调式特征:宫调式和徵调式。此唱段《永远的花样年华》主要是采用了宫调式。本曲曲调悠长,具有粗犷、豪迈的气质,这也是河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本曲中,四度、五度、六度為主的跳进经常出现,也是运用河北民歌中的特点写作。

2.山西、山东民间音调的运用

作曲家在设计主题时,运用了山西、山东的民间音乐素材。这样使得音乐情绪逐渐变得高涨,更能将金环的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配器特征:“混合乐队”

“混合乐队”意指部分西洋管弦乐器与部分我国民族乐器相结合的一种乐队组织形式。各地的专业与业余文艺团体中的混合乐队,在我国遍地存在着,并且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从目前我国专业文艺团体的乐队阵容看,能够构成完整的双管编制的西洋管弦乐队屈指可数,至于组织一个三管编制的乐队那就更困难了。然而,能够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乐队,也为数不多,从各地单位大部分乐队组织形式看,还是各式各样的“混合乐队”。

整个歌剧,就是采用了混合乐队,加入了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大大丰富了管弦乐色彩。民族音色以及西洋管弦乐音色的相结合下,更好地表现了故事情节。同时,使音乐主题进一步升华,达到理想效果。

五、创作技巧与演唱相结合的表现特征

在《永远的花样年华》的创作与演唱中,一些作曲技巧与演唱紧密结合,使所要表达的效果更加立体化。各种装饰音的加入使得旋律的表现形式更加具体化,使得该唱段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1.倚音

在乐曲开始处,“让”字的so音之前加了mi音,在“山”字所使用的re音前多了xi音,在“眉”的so音之前加了一个so、fɑ音。同样,在接下来一句中“so音-让”、“re音-水”、“lɑ音-发”之前又分别加入了“mi音”、“xi音”“lɑ和升so音”。

全曲很多地方还运用了倚音,这样的手法通过孙海英的演唱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现得感人至深。同时,更加符合了语言的声调,更能将音乐的所要体现的效果凸现出来。

2.滑音

滑音经常会在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得到广泛使用。滑音的使用可以增加曲子的韵味,并将很多特殊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本曲中几处:(1)“描我的黛眉”中的“我的”在mi、so音之间运用上了滑音,此处滑音的运用使得声音更加圆润、柔和;(2)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永远的花样年华”一句中的“年”字,xi音到lɑ音都运用了滑音中的下滑音;(3)“我是珊瑚花”的“珊”字,“记住了我的回答”中的“回”字,将还原do音到xi音用下滑音的二度创作的手法,更加凸显出戏曲风格的韻味。

3.哭腔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哭腔也是一种惯用的创作及演绎手法。

“月亮,你再照照我。星光,你再看看我”“明天我将会变成一颗星”“从九天,轻轻划下”等等很多句中都运用了哭腔,这样如泣如诉的声音将音符跟画面连接在一起,使得听众身临其境,那种金环临死之前的凄凉与悲哀让人心疼;那种不畏惧死亡的精神让人感动。

4.戏曲风格润腔的运用

(1)“野火春风又吐新芽”中的“风”字演唱者在演唱中明显运用了戏曲手法中“唇齿阻气”手法(京剧中“气、味、腔、字”中的“气”),咬字头“紧”的特征,音乐速度变慢且自由,符合感情需要。

(2)在演唱中,在延长的时值上伴有典型的戏曲韵味。“野火春风又吐新芽”的“芽”也是从y音一直延长到ɑ音,戏曲味儿十足。另外,速度的变化对喜剧风格的表现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成功的民族化的歌剧,而《永远的花样年华》则可以说是该歌剧中最为耀眼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化的咏叹调。它深深植根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并以我国戏曲、说唱、民歌中的多种手段丰富自己,使全曲在旋律、结构、调式调性及乐队配置上都充溢着中国风,为我们中国的作曲家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参考文献:

[1]曹彦莉.《永远的花样年华》演唱探析[J].大众文艺,2010(2).

[2]张赵蒙.浅谈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永远的花样年华的艺术特点[J].北方音乐,2014(5).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曲式旋律戏曲
春天的旋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