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认识与探讨

2015-10-21夏兆记陈令红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看法课程内容职业教育

夏兆记 陈令红

摘 要:教育内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而教育内容主要体现为学校课程。当下无论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技能课,较之于30年前的课程内容,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还不能很好地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转化,不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衔接,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因此,就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五点看法。

关键词:课程内容;看法;职业教育

教育内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而教育内容主要体现为学校课程。自20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也是在探索中调整、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下面就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弊端主要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新形势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变化周期的不断缩短及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增强,以单项操作技能为主的劳动者将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仅仅是具备一技之长,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可以是针对一群工作性质类似或相近的工作岗位,可以增加对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适应性课程,要考虑更宽的知识、技能面,要采取“宽基础、活模块”模式(群集式模块)。要建立必备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平台,包括政治文化类、工具类、一般职业能力类、专业技能类,分年级连续实施,学生所学知识并不针对某一工种,而是一个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某一个范围内多渠道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转化,促进人的发展。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在社会上要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有一定的社会能力、人事能力、方法能力等,然后才是在职业上,要一定的特殊的职业能力。这样人的全面素质较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以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转化,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线,从各个维度设计、编制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不仅要有智力因素的建构,即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的建构,还要有非智力因素的建构,即在学习中蕴涵的积极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

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注重其实践性

当前职业教育学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偏重纯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技术人员和其他城乡劳动者等。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中,首先要确定明确能力目标,其次才是知识目标。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不学肯定不行,学多了或所学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也不行,如这样,与学习基础文化课没有两样,只不过多了一点概念上的了解或认识而已,故专业基础课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实践性的实施不仅可以在自己学校进行,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有的地方搞得较好,但有的地方还是停留在一张纸上,没有实际的意义。职业学校只有与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提高学生与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将理论传授给学生,在学校的实践场所简单地实践,先在做中学,后到相关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后学中做,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符合人类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理论—实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生何愁社会不要?有这样的学习与实习环境,学生可能逃學或厌学吗?

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做到稳定与灵活的统一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新型专业,这就要求学校课程内容设置要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而职业学校往往盲目设置课程,忽视学校的优势专业。设想:每隔几年,换一个专业,这不仅不符合办学规律,而且造成师资、设备浪费。但在市场经济下,行业结构变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对学校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也要求越来越高。我认为,课程设置首先应该稳定在某一大类专业上,即该专业的专业基础、基本技能课,以不变应万变。例如,钳工、焊工、机修、电工、车工、数控等传统专业,专业教师队伍成熟,设备齐全,要一直保持稳步健康发展。针对新兴技术、行业的课程,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生就业,灵活设置课程内容,随市场经济的调整与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要做到各学科间的有机衔接

现行职业教育课程的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衔接,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尽管考虑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

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的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导致职校毕业生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考虑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与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方式,使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可以渗透融合,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形成知识的迁移。而今,社会需要跨学科、泛学科的能力强的扩展型人才,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各学科间有机衔接,渗透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只有将各个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确保稳定与灵活的统一,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动脑,才能使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大台阶!

参考文献:

王国民,王猛.机电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圈,2007(20).

猜你喜欢

看法课程内容职业教育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看法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看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