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水县农机化发展思路探索

2015-10-21田菊平胡红虎

新丝路(下旬) 2015年5期

田菊平 胡红虎

摘要:丘岭台塬地貌是白水自然地理环境的主体,也是白水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用现代农业机械替代传统农耕工具,是白水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白水农业机械发展的定位、思路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亟待从管理组织、组织体系、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和探索,进而实现科学决策。

关键词:丘岭台塬;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探索

一、基本现状

白水县是中国苹果之乡,全国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辖1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4.6万,苹果栽植面积50万亩,苹果年均产量50万吨左右,占农业收入的70%以上,人均果业纯收入4000元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74%以上。

近几年,白水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这片土地生活着30万淳朴善良的白水人,用勤劳的双手使50万亩的荒山地逐渐变成了苹果园,由于农业产业链的变化及果业商业化的巨大发展,白水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开始认识到,要想让苹果发生质的飞跃,就必须加强果园机械化的投入,白水县农机局紧紧围绕县域特点和苹果产业细做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农业基础条件差,机械作业量比较小。白水县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业基础条件差,发展相对滞后,耕地主要为“四多、四少”,即旱地多、水浇地少、坡塬多、坪地少,中低产田多、高产田少,畜耕、人挖地多,可机耕地少。农民为了果园管理、采收、运输的方便都充分利用了平原地。

经济基础薄弱,投入缺乏,农机发展后劲不足。白水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基本是“吃饭财政”,财政的收入的增长根本无法解决支出的需求,除国家转移支付外,根本无力对农业进行有效的投入。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具实行购置补贴,要求地方给予一定资金配套,结合县情这一配套,就相当困难,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和农机化的發展。

农机发展结构性矛盾严重,农机服务功能不全。一是农机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单一机具多,设施农业与多功能复式机械少,农田作业和土产品加工机械缓慢,这与农村运输机械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在作物栽培、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方面,机械化程度更低;二是多为“巴掌田”,甚至有的地方建设用地,致使机耕面积下降,机播作业面积徘徊不前,机械收获水平低;三是适合特产品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尚未成熟,许多方面的机械化技术应用还是空白;四是农机技术推广不足,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加之乡镇上的农机专干是兼职,引导作用不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缓慢,直接影响了农机规模作业;五是农民经济基础薄弱,收入增长缓慢,购置农机具资金投入困难,近两年国家虽然实行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但补贴资金比例全省一个标准,一些适应需求的机具未列入补贴范围,而且由于补贴额度和规模较小,农民筹措资金困难;六是我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总共两个,205户,数量少,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服务组织程度低,不能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服务领域有待扩展,服务模式有待创新,服务功能有待增强,服务效益有待提高。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为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增加粮食产量来发展机械化,加大科技创新与投入,提高农机具配套比,发展适宜我县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发展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农业机械综合水平。

2、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加工机械化,特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运环节的机械化。是农机化的薄弱环节,也是未来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只有发展土特产品的机械化加工,实现产品转化净值,才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顺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

3、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目前,我县已有大棚5000座,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000—10000万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产量,潜力很大。

4、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开拓农机作业

大力发展不同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农机服务组织,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有机户组织起来,为无机户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利用率。作为农机的管理部门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形成油料供应、零配件供应、农机具维修、农机作业服务、安全管理等农机服务体系,使农机户进入市场,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同时,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肩负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重任。

5、启动培训,抓好农机科技人才的技术培训

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还必须有大批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操作维修人员,不仅农机管理的技术干部要懂农机化、农民群众也应会使用先进的农机具,每年对农机管理人员培训一次,以更新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农机管理干部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要继续搞好拖拉机驾驶人员,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利用“阳光工程”拓宽培训范围,积极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农机专业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农机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采取农机技术的推广现场演示会,向农民宣传和培训农机新技术、推广新机具。

6、加大对农机资金的投入

抓住国家对“三农”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切实提高对农机化的投入,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的作用,建立政府引导推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对农业机械和农特产品加工机器的购置和使用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农机户扩大再生产,逐步构建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机》

[2]《农业机械监督管理》

[3]《白水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