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015-10-21孙海青
孙海青
[摘要]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 示范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同意,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活的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里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觉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的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子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五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知道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容易发现问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里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考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三、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學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而用“埋”字。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什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信心,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水泥厂学校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