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储运过程质量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环节及应对分析
2015-10-21高洁洪长亮
高洁 洪长亮
【摘 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但随着近年来进口原油质量参差不齐,油品来源越来越复杂,加上油品质量不断升级,消费者及环保对油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炼油厂指标卡边出厂等情况,给储运销过程质量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本文针对油品储运过程尤其是物流环节引起油品变质的因素,操作失误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油品蒸发、氧化、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证销售油品的质量。
【关键词】储运;汽柴油变质;原因分析
一、储运过程中汽柴油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蒸发损耗
汽柴油产品具有易蒸发的特性,从炼油厂出厂灌装到一次物流运输,储存保管、经二次物流到加油站销售,整个过程都伴随着蒸发损失的产生,尤其是储存过程中的小呼吸损耗和伴随着作业时产生的大呼吸损耗。产品蒸发损耗属于一种自然损耗,内因是汽柴油的馏分组成,馏分越轻,初馏点越低,蒸汽压越大,蒸发越严重。外因主要是温度、储油容器油面上方空间的大小、油罐的大小呼吸等。蒸发损失会降低油品质量,尤其是汽油馏程10%馏出温度的升高、饱和蒸气压和辛烷值降低,从而影响汽油的汽化性能, 造成起动性变差,抗爆性下降,降低柴油的粘度。
油罐的"大呼吸"、"小呼吸"是汽柴油在储运中蒸发的主要方式,因此减少"大呼吸"、"小呼吸"损耗是降低汽柴油蒸发的主要手段,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蒸发损耗。
①降低罐内汽柴油的温度及变化幅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汽柴油的"小呼吸"损失。油罐表面通常采用强反光的银灰色或浅色的防腐材料涂层,安装喷淋系统,以便高温季节喷水降温,采用非金属油罐,地下罐或半地下罐等措施。
②提高汽柴油罐的承压能力,可降低油品蒸发,其效果比较明显。当油罐承压力为5 kPa 时,蒸发为敞口式油罐的25.1%,当耐压力达到26 kPa 时,基本可消除汽柴油的"小呼吸",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大呼吸"损耗。
③加强罐体密封并缩短油品储存周期。加油站车用乙醇汽油储存时罐体密封要好,且储存周期越短越好。
2氧化变质
汽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柴油在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氧化变质的根本原因。这些不饱和的烃、芳烃和硫、氮、氧的化合物,使得汽油的诱导期偏低,胶质增大,柴油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增加,颜色变深。
油品氧化变质除与油品组成有关外,环境中的氧气、水分、机械杂质及环境温度、光照、金属催化、品质不良的清净剂、十六烷值添加剂均会对柴油的氧化安定性产生影响。为避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根據油品的组成,对含不安定组分较多的催化柴油,可加入适宜的抗氧防胶剂,可改善柴油的储存安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
②汽柴油在运输、储存或销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金属铜接触,减少与其它金属接触的机会。各种金属,特别是铜,能诱发汽柴油氧化变质。油罐内壁涂漆防护、金属钝化隔离可较好地避免金属对汽柴油氧化所起的催化作用,减缓氧化变质的进程。
③减少汽柴油的储存周期。
3混油污染
混油事件在销售系统时有发生,尤其是加油站混油事件造成的影响比较大,面比较广。那么在销售系统储存运输过程中造成混油的原因及环节有:
3.1接卸、储存及输转过程中的混油
①未接到油品收油单,擅自接卸油品,造成的混油;
②油库收油单的品名、牌号与实际采购的油品不符,造成的混油;
③未按规定实行"专管专用、专泵专用"或违反工艺操作规程、规定,造成混油;
④对收发过低质量等级油品的管线,再发放高质量等级油品时,管线余油没有放空,特别是发油管线较长,同时又有"车用汽油"和"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的油库,易发生混油;
⑤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混油。运输管理不善,使运输油品车辆没有真正实行"专车专用"造成的混油,还有运输途中驾驶员私自偷换油品,造成销售油品质量不合格。
3.2为避免混油事件的发生,储运过程可采取的措施
①接卸、输转、改装油品时,必须按油品性质分组,实行专泵、专管、专罐、专桶专用。
②汽柴油换季或需要时,储油罐内少量的油品要与同品种、不同牌号的油品混装时,必须检验、确保油品质量合格。
③油库管线余油的处理。对收发过低质量等级油品的管线,再发放高质量等级油品时,应将管线余油放空,要防止因混油而影响发出的汽柴油质量。
④落实对承运商"保质保量"和"专车专用"油品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物流环节质量管理,运输工具应装GPS系统进行跟踪定位。运输工具装完油后由发货方打好铅封并登记铅封号,确保各环节、各部位所施铅封规范、有效、安全。运输工具因需换装油品时严格执行清洗验收制度,以免由于运输容器导致油品污染,确保运输和储存油品质量不变质。
⑤油库、加油站在接卸油品前,应认真核对车号、油品名称、牌号、检查运输工具铅封及封号,确认进油罐所装油品与该油品一致,连接好卸油管、打开相应的阀门后应再度确认或实行双确认,无误后再接卸,防止因接卸造成的混油事件。
二、管理环节减小或消除汽柴油变质的措施分析
1掌控源头,把好入库关
严把汽柴油入库质量关,这是油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油品,一律不得安排入库,予以退货。
以各炼厂为单位作为监控点,定期对各炼油厂发来的油品实行跟踪监控,掌握油品质量状况,建立质量档案。
2加强动态监管,确保质量无盲区
①采取"查反复,反复查,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开展油品质量抽检,定期或不定期对油库和加油站全面抽查,对抽取的样品,主要检测适时重点、关键项目,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注重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妥善处理,合理控制加油站的存储量,做到快进快出,缩短外采油品的储存周期。通过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明确各环节的职责,确保油品的质量。
②严把油品在途运输关。在油品运输环节,要高度重视油品入库和出库环节在途运输的监管,一是加强运输工具铅封管理。明确油库、加油站、承运商施封责任,同时加大油罐车施封情况督查,保证装、卸前铅封的完好。可以对铅封实行分色、定期变换管理。二是严格执行"专车专用,柴汽分运"要求,杜绝混油事故。三是采用新技术,在油罐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GPS定位系统,严密跟踪监控油罐车行驶路线,接受监督举报,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通知承运商,避免运输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质量事故。
3技术保障
①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管理油罐,杜绝人为质量事故。
②组织聘请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培养一批储运人才队伍,建立销售企业油品质量储运专家库,对油品质量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油品质量储运设施,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储运设施和技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应用新设备和新技术达到阻止油品变质的目的。
③直接面对客户或最终消费者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客户进行回访,进行油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并汇总,并利用有利的信息来指导储运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柴油在储运中,由于轻组分蒸发、油品氧化、水杂的混入、混油污染及操作失误等原因都可能造成油品变质、污染,导致设备损坏,给生产、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程洲,王海东.油品储运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科技视界[J]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