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老街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
2015-10-21徐芳
徐芳
摘要: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不管一个城市的历史长短,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留下时代的痕迹,历史文化街区就是真实地反映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历史文化街区是生活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街区文化。我们在保护历史街区时,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样,可以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谷城老街;建筑文化
一、谷城老街的历史发展概述
谷城老街地处南河与汉江交汇处,是汉水中游正处汉江平原尾梢至高山峡谷的过度区域。因而在历史上与曾是鄂西北一个繁华重镇。其交通形式以便捷繁盛的水路交通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以中码头为核心,汉水、南河为水路重点,以沿南河走向的老街为陆路重点的城市形态。谷城老街的形成和发展是因水路交通而起;谷城老街的衰退也是因为水路交通而为。老街记载着谷城的发展历史。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城东南靠南河边的码头已形成街状。在这里曾经有三个码头即:老街的上码头、中码头街的中码头、后街的下码头。到清朝中期,这里已形成鄂西北较大的三区贸易集散市场,这时的老街已成为谷城的商贸中心,有来自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西等外省的生意人,还有本省的商人,他们在这里立商会,建会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城市中心西移,老街逐渐丧失了其商业中心的地位。然而正是这种城市发展战略使得老街风貌特征得以有效保存。加之社会有识之士的推崇和呵护,老街的面貌得以保存和有效控制。
二、谷城老街的风貌特征
1、独特的街屋建筑群落
以老街、三神殿巷子、中码头街、新街、米粮街、五发街、五福街等街道构成的成片历史街区,面积达20公顷。街巷格局明确清晰,屋顶肌理保存比较完整,院落特征比较明显,展现了地方特征强烈的“街屋建筑群落”。建房按照与街道轴线垂直的方向,纵向展开,形成一定建筑形式和样式的——商业、居住功能兼顾的院落建筑群。
2、地方性与跨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
优越的水陆交通环境将谷城老街与当时在全国各地崛起的商帮紧密地联系起来:徽商、江西商帮、晋商、陕商、湖广商帮在谷城积聚,带来了建筑文化、信仰、习俗的迅速传播,早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江西籍商民就集资在谷城便修建了江西会馆。老街民居“统一又不失变化的完整建筑形态”中“江西添湖广”的形态特征多有体现。如老街中天井之间用于分割的“塞墙”在江西即为“埠”;江西多有流传的“虎形天井”(两侧增加一种贴墙的半天井)、“水行天井”(中间没有埠的开放天井)。
3、滨水而居的码头景观
谷城老街位于城区东角,地处汉水支流南河北岸。南河属汉江中游西南岸的一大支流,上游南源,发源于神农架东南麓;北源发源于房县的南进沟,二河流经清溪沟沟始称南河,老街位于南河与汉水汇合处3公里,扼水路要道。以南河滨水带为核心的古码头构筑物,是昔日码头文化生活的留存。南河水量常年充裕、河屿相间、草木丰沛、湿地纵横的原生态景观特征与码头文化相得益彰。
4、拥有高质量的单体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神殿
谷城县三神殿古建筑始建何年代,志上没有记载,传说为1843年。从现场勘察中见到残存的碑刻。青条砖上见到“大清咸丰”、“癸卯重建”等题记,现存建筑均为清代建筑。建筑为坐南面北,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前殿、中殿、后殿组成,除山门、戏楼外,其它三座殿宇一座较一座高。三座殿宇为三进两天井封檐硬山式三开间木构建筑。据了解,前殿为摆酒宴及演戏的场所,中殿供三神(即雷神、左为水神、右为财神),后殿建筑为两层,底层明间供千观音及持童像三尊,楼上供玉皇大帝像,殿前天井置铸铁化纸炉一座,高约3米,山门和戏楼是连在一起的。戏楼为单檐歇山顶。戏楼的屋面后坡与门屋面后坡相连。形成“丁”字形整体。戏楼仅存一翼角。三神殿轴线东西两边,靠东边前殿与戏楼以清水墙与三神殿巷隔开,现围墙内外以围墙为后檐搭盖的坡水建筑很多,西边原有围墙被拆掉,仅在前面残留一段。
三、谷城老街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三神殿不仅建筑质量高,而且长期以来是人们的宗教、娱乐和休闲场所,具有凝聚人心的“天——圣地文化”形态。老街不仅传统建筑质量和街巷质量比较高,而且是民俗浓郁的生活场所,包括民俗习惯、宗教信仰、民间技艺、地方曲艺、饮食文化等构成了谷城老街的民俗生活特色,是“人——世井文化”形态的代表。码头的农耕滨水景观和长期形成的以集镇为中心的码头遗址,是“地——码头文化”的主要形态。天——地——人的文化意象深刻影响了“择居”。天时、地利、人和概括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人与自然的互动,圣地文化、世井文化和码头文化的交融,它们强化了谷城老街保护区保护策略的秩序性,是谷城历史文化保护的区域性核心。
2文化价值
谷城,作为标志传统文化的老街,就因这些人文符号而独具价值内涵。它对谷城文化多样性的孵育和传承,曾发挥了摇篮和温床的作用,对延伸城市的文化脉络和保存城市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意义。谷城有传统特色的“儒家文化”,地域特征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宗教特性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文化。作为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现存于西关街的天主堂、东门街的清真寺,中码头街的福音堂都是其中的代表。
3建筑藝术价值
谷城老街建筑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鄂西北古代建筑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是地方特定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信仰、风俗民情以及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历史信息载体。这一具有原真价值的历史环境所潜在的历史价值,是任何人造景观或仿古街区不能替代的。作为真实的历史地段,这里不仅具有休闲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认识历史社会、体验风土民情、考察建筑特色、进行科学研究的价值。人们走进这里,可以真切的感知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例如,从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庙宇“山神殿”供奉雷神、水神、财神,可以知道制约当地百姓祸福的直接因素是洪水、贫穷、和社会不安;从“山神殿”后殿即供奉观音菩萨,又供奉玉皇大帝,可以了解山区平民百姓,不讲究佛教、道教的区别,只讲实惠,谁能保佑平安就给谁烧香的信仰特色;从“二门”封闭设计和正堂加高处理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伦理观念在建筑上的体现,等等。保护好这片街区的原真面目,就是保护历史信息,就是保护它“唯我独有”的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4旅游经济价值
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历史上,以汉江为界,西边是荆山——秦巴山脉,东边是江汉平原。谷城是“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这自然就形成了繁华的码头文化景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初年,谷城已成为商贸重镇。商贾云集,物流通达,全境形成了一城八镇和十五个码头的商埠。仅中码头日进出货船就达三百多艘。当年,江南各地的日用百货,川陕等地的土特产品,都在此地成交。沿着它的古渡和老街,走进当年遗存的院落,仍能感悟所有古迹独具的吸引力,是人们关注的亮点。那些灭失和尚存的古迹,已在许多中老年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一代代人挥之不去的情结。
结束语
谷城老街是鄂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落,堪称“活化石”,极具建筑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商业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