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看艺术设计的发展
2015-10-21吕蔚涛
吕蔚涛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已经不再拘泥于物质生活本身,而是更多地从生活理念的角度出发,需要从大自然中给予精神营养。艺术设计是生活实践的升华,自然形态是艺术设计中获取创意灵感的资料库。在艺术设计中,从绿色低碳的角度出发,对于自然形态以模仿,对于扩宽艺术设计思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论文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角度探讨艺术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人与环境的互动;艺术设计;生态文明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创作中所需要汲取的材料都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所以,艺术虽然是艺术家的创造,但是离不开社会实践这个“材料因”。随着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意识当中,艺术设计领域将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各项元素与设计思想相融合,使得设计观念中更多地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一、艺术设计是自然中汲取的文化
艺术创作依赖于大自然赋予的灵感,特别是人类生活环境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得改变人们生活等各种元素不再是物质本身,而是更多地向精神境界延伸,从而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艺术家的作用就是将客观的自然界和主观意识相结合,构建属于人类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将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1]。艺术设计以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世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成为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途径。
比如,原始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无法理解,就会将这些神秘无知的自然现象作为图腾来崇拜。通过考古学家所获得的资料显示,包括河流、山川以及日月星辰等等,都会被图形化和符号化,被凿刻在各种器物中,代表着某种心灵意识。这些符号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种装饰形式,或者是一种信息传达方式,对于社会研究角度而言,则是一种社会生存环境的写照。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可谓是形象化的社会文化启迪。从两国流域文化到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足迹可以从各个社会时期的艺术设计成果获得。通过这些时代性的造型,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观念意识。
二、艺术设计的社会历史性
(一)艺术设计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艺术设计活动并不局限于设计活动本身,而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设计也不断地将各种时代元素注入其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于生活环境中[2]。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在这样的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成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哲学思想。中国的祖先长期以来与自然界斗争,哲人提出了“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万物与人同一的道理。基于这一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家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领会自然,还要基于主观意识对自然的理解进行超乎自然的创作,产生了意会的效果,这就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的意向美取向。这种艺术创作思想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系统化的艺术标准。审美是主观的,是人对于事物的认知而形成的深层次意识。艺术设计的审美性突出其时代性,使得社会历史性呈现出来。
(二)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呈现
1.古代艺术设计形成了精神层次的自然与人的融合
中国的艺术设计成果是社会历史的见证,通过中国建筑、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等等,都成为了了解历史事件的依据。比如,碑文、古代建筑材料、各种篆刻以及居室内的装饰材料等等,都可以通过对这些已经抽象化的符号以解读,对于社会时代文明以了解。汉代的画像石,秦代的兵马俑,直到清代时期的织绣、剪纸等等各种民间艺术。这些不同时期的民族艺术相贯穿,形成了中国社会历史文明[3]。这些古代的艺术设计所代表的是精神之美,是大自然与人的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其中不仅涵盖着人对于自然生活环境的理解,还赋予了道德情操之美,形成了精神层次的自然与人的融合。
2.现代的艺术活动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度
现代的人类经历了工业发展和信息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代的艺术设计是基于艺术实践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且改变了人的普遍行为方式。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力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度。随着社会的变革,艺术设计也会随着文化思想而发生改变,因此,不同的社会时代的艺术设计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现代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的,借助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并以形式多样的艺术设汁活动呈现。
从十八世纪的“艺术设计运动”到二十世纪的“包豪斯风格”思潮,所有的艺术设计活动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的基础上,这也同时说明了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们都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审美观,这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是快速发展,特别是古代人类对大自然等各种幻想正在依赖于科学技术而实现,不仅使得人类越来越适应现代环境,同时还将天然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4]。
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地遭到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城市生活环境污染等等,使得自然生态环境不再平衡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与环境和谐相处,不仅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三、人与环境互动促进艺术设计
(一)合理利用自然材料
在艺术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材料,可以在艺术造型上以自然材料本身的形态进行设计造型,加之人的主观思想的渗入,实现艺术设计中的人与环境的融合。自然材料都具有一定的质感,将其用于空间装饰中,可以实现艺术设计作品更就有空间感,同时还使得自然材料的原生性得以呈现[5]。这种源自于大自然材料的天然艺术之美与艺术创作者主观思想之审美的融合,使得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生命活力。
(二)对于绿色植物合理利用
随着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绿色低碳意识越来越高。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从现代人们的审美角度出发进行艺术设计,不仅可以突显艺术设计的绿色意识,还营造了温馨的环境,更提升了人们对于艺术设计成果的接受程度。以室内艺术设计为例,采用绿色植物以及各种挂件进行装饰,减少各种化学涂料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室内装饰自然化,还提升了人的健康关键[6]。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对艺术设计发展进行探讨,不仅涉及到艺术设计本身,更多地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诸如生活用品的装饰、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城市广场设计等等,社会的艺术设计灵感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同时还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可谓是艺术设计的大自然回归。这就意味着艺术设计不仅局限于设计思想本身,还要覆盖到人类活动空间,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通过艺术创作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林雪松.自然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 四川戏剧,2012(05):102-103.
[2]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景观设计学:新美学与城市生态
主义[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3-135.
[3]冉祥琼.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自然光”浅谈[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06):194、196.
[4]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06):287-289.
[6]李麟,吴钰.试论传统设计文化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影响[J].南京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03):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