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拌和站的标准化管理
2015-10-21任晓明
任晓明
【摘要】以某混凝土拌和站为例,本文从规划及建设期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作业时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对混凝土拌和站的标准化管理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
某拌和站位于标段内约DK648+750m左右,主要负责DK645+000~DK653+990段混凝土的供应。以下结合该拌和站对混凝土拌和站的标准化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一、规划及建设期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
1、选址。拌和站选址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主要考虑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越长,随着水泥成分的水化反应进一步发展,混凝土半成品的工作性能逐渐下降,具体表现为和易性变差、坍落度损失等。(2)混凝土原材料。在选址工作中,主要考虑粗骨料、细骨料、拌和用水的供应。对附近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全的料场进行试验检测及比选,综合运距及料场产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细骨料采用某河砂场中砂、粗骨料采用某石场生产的石料。拌和用水就近采用某河河水,经试验,水质符合要求。(3)交通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凝土搅拌车运输大部分路程将通过既有公路,交通便利。在征地范围附近毗邻木制板厂和砖厂,附近没有村落。(4)地质地貌。厂区内地貌大致平整,经过修整后地基大部分为硬塑性粉质粘土,局部为全风化泥质砂岩。厂址地址较高,不积水。
2、场地规划布置。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驻地共建、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某拌和站位于铁路DK648+750里程,设有混凝土搅拌站,主要包括骨料仓、中转料仓、主楼、操作室及水泥罐、粉煤灰罐、水池等部分组成。试验室、外加剂房、修理间、生产用房等设施布置在场地内开阔平坦位置。
3、设备的选择。(1)拌和设备的选择及配置。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标段内现场施工的混凝土日需求量最大值在600方左右,经过经济分析比较,决定选用HZS90拌和站。根据设备的使用经验及裹砂工艺的需求,HZS90拌和站的日产能在700方左右,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2)搅拌车及其他配套设备。在施工段落内,最长运距为5公里左右,到最远工点的运输时间约15分钟。考虑到施工方法及施工条件的因素,拌和站配置罐容9m3的搅拌运输车8辆,满足高峰时段的混凝土运输需求。平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减少搅拌运输车的数量。拌和站内配置有备用发电机及冲洗设备。备用发电机可以保证施工电网临时停电时拌和站能持续工作,避免机械故障及影响施工质量。在拌和站进口配置车辆冲洗设备和清洗槽,避免车辆将泥土带入料仓。拌和站配置柳工50装载机一辆,用于中转料层喂料及料仓整理的工作。
4、人员配备及培训。根据“六位一体”文件的要求,拌和站人员采取标准化配备。电工、装载机及搅拌车驾驶员均持证上岗以及试验人员均需要持有实验员证。定期由安全工程师对场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
二、作业时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
1、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1)水泥及粉煤灰。拌和站使用的粉料主要是水泥和粉煤灰。场内设置有容量为150方的大型灰罐六个,均由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机。灰罐为钢结构,密闭性良好。罐体埋设感应设备,随时监控灰罐内容量变化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同厂家、同编号、同生产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500吨为一个检验批次,粉煤灰为200吨。避免不同进场时间的灰料或已检和待检的灰料混装的现象,确保使用的原材料都是经检测合格的。(2)粗骨料及细骨料。所有的骨料仓及中转料仓均设有雨棚。雨棚为钢架结构,上覆彩钢瓦,避免了因为下雨而引起的估量含水量剧烈变化或含水量不均匀的情况。雨棚下通风情况良好,料仓底板设有4%的坡度,有助于粗细骨料的脱水。料仓前设置永久排水沟,并派工人及时清理,避免排水不畅而导致骨料脱水不均匀等状况。进场的骨料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生产。(3)外加剂及拌和用水。外加剂的储存有专门的外加剂储存间,设密闭储存罐。分待检和已检进行存放标识。按规范要求对进场外加剂进行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拌和用水采用河水。由于河水在雨季水质不稳定,在拌和站内设置了大型水池进行沉淀和储存,水池上设置棚盖,防止杂物污染。(4)不合格品控制。每批进场原材料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检验,材料员负责对原材料的实验结果进行追踪,质检工程师对试验结果进行检查确认。如果原材料实验检验不合格,材料员可以拒绝入库,对已经入库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清场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处理登记。由质检工程师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2、拌合设备的标准化管理。(1)搅拌机。搅拌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对搅拌机罐体内的原材料进行拌合。叶片长期与骨料进行撞击摩擦,容易产生磨损。叶片的磨损直接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容易泌水等状况的发生。所以,要定期对搅拌机进行检查,查看叶片磨损情况并对磨损严重的叶片及其他部件进行更换。(2)计量设备。每种骨料的中转仓均设有电子感应秤,所有的秤每年均由县级及以上质监部门进行校核。拌和站配备一套标准砝码,每月要对秤量设备进行自检校核,对超出偏差范围的秤进行调整,确保计量的准确、规范。每盘生产前要对秤进行清零并填写清零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映并采取措施。(3)控制系统。根据裹砂工艺的要求,对投料顺序、搅拌时间进行系统设定并设密码保护,严禁擅自改变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根据业主要求在操作室配置监控系统,对原材料投料的偏差进行监控和反馈,便于管理人员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和事故原因分析。
3、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1)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试验室应依据试验结果和理论配合比制定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试验人员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对施工配合比行调整并记录,拌和站控制系统中配合比调整及运转工操作均需要输入各自密码,避免擅自调整配合比及拌和工艺的情况发生。(2)拌合生产过程的控制.试验人员应首先对首盘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入模温度、含气量检测。根据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性能检测频率的要求,在出机和入模前每50方混凝土取样检验一次或每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至少2次的检测频率进行坍落度、泌水率、入模溫度、含气量检测并记录.(3)运输过程的控制.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司机详细填写《混凝土运输记录表》。内容包括工地名称、浇筑部位、混凝土标号、出厂时间、到达工地时间、混凝土浇筑时间,保证混凝土能准确运送到工地,并在规定时间内浇筑完成。运输过程中,保持罐体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由于突发情况而导致混凝土半成品不能按要求运至现场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处理,避免闷罐。
结束语
某拌和站通过科学的混凝土生产管理和严格的混凝土过程控制,使拌和站生产的混凝土质量充分满足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目标。通过实施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侦雄,浅谈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与选型[J].人民长江.2009(03)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