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桡神经损伤护理分析

2015-10-21李改改梁晓燕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肌力康复训练神经

李改改 宋 楠 梁晓燕

【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桡神经损伤的原因与护理。方法:分析神经损伤的起因、治疗、护理、修养等。分析客观与主管因素,对术后出现手腕下垂,手掌和手指关节不能曲展的患者,可判定为桡神经损伤,应及时用各种办法对其进行处理。结论: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术前做到对桡神经损伤的风险预估,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护理分析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42岁,2013年6月5日下午因车祸致右上臂受伤,伤肢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畸形、活动障碍,查体见右腕关节、掌指关节及拇指背伸自如,无浅感觉障碍。右肱骨正侧位片示:右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收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3年6月5日09:00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肱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麻醉效果不好,术中病人有抵抗,后改为全身麻醉。术后6h病人意识清楚,查体即发现右手垂腕指证,腕关节及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外展,桡侧两个半指感觉减退,确定为术中误伤桡神经。5 月 18 日病人出院时上述症状未见好转,病人情绪极度低落。

2 原因分析

术中不慎是导致该病人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1],术中游离桡神经后牵引力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久,或为一味追求完全解剖复位,多次牵引患肢,导致桡神经水肿和挫伤。在处理骨折端及行碎骨片位置整复时,骨折端及骨片刺伤桡神经外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欠佳,病人有抵抗,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者经验欠缺、动作粗暴、不熟悉桡神经的解剖位置,遇出血时紧张、盲目钳夹,直接伤及桡神经。术中加压内固定的钢板、螺钉紧贴桡神经沟,与桡神经紧密接触,导致桡神经受压迫。

3 护理

3.1 积极配合治疗 出现桡神经损伤时,立即给予甘露醇脱水消肿,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此治疗也是一般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三磷酸腺苷片剂、肌苷片及β-七叶皂甙钠针剂营养神经细胞,辅以高压氧治疗1个~2个疗程以激活神经细胞。

3.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3.2.1 心理护理 桡神经损伤导致病人的右侧手部功能障碍,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病人因此感到极端痛苦、焦虑、失望。尤其在神经受损最初 3 个月,尽管病人一直坚持训练,但因神经再生缓慢,无法让病人感到明显的进展,致使病人产生了悲观的心理,对训练效果失去了信心,再加上练习抬腕时伤肢剧痛难忍,病人多次表现出消极训练。对此,我们进行了耐心解释和正确的心理疏导,让病人明白了坚持训练是最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所在。还为病人介绍了多例手部功能成功恢复的病例,促进他们相互交流,以此来稳定病人情绪,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3.2.2 健康教育 由于神经再生缓慢,所以病人出院后必须坚持训练,保证训练的持续性。我们根据桡神经损伤程度及病人自身情况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依计划指导病人科学合理练习。并向病人说明训练的长期性、艰巨性,鼓励病人利用家庭有利环境和条件,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不断提高自我康复能力,以达到最大限度恢复功能的目的。

3.3 感觉功能康复护理 对于病人伤肢感觉丧失,尤其是手的感觉丧失,可选用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物体与病人接触,让其体会不同的感觉,逐渐恢复感觉分辨能力。

3.3.1 感觉未恢复阶段 要采取保护性护理措施,防止病人烫伤、冻伤或其他外伤。

3.3.2 早期感觉训练 术后即可用 16 号粗针的针头斜面、牙签、铅笔的橡皮端、病人的健侧指尖等,在患肢桡侧两个半手指区轻轻点击或轻轻划动,以此训练动态觉和持续触觉。

3.3.3 后期感觉训练 选用大小、形状、质地都有较大区别的物体如玻璃试管、橡皮擦或粗细砂纸等,与感觉功能障碍区皮肤接触,让其进行感觉识别,逐渐提高病人的实体感觉和辨别能力,并定期观察病人的动态和静态两点辨别觉。

3.4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是桡神经损伤的重要训练手段,简单、方便、易掌握,疗效显著。

3.4.1 按摩 术后 24 h 开始,在被动训练的间歇期进行。采用擦摩、揉捏的手法,向心方向轻柔地按摩切口水平以下肌肉,每隔30 min 1次,每次3 min。并适当被动活动关节,以达到松弛关节周围组织、加强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目的。

3.4.2 被动运动训练 为了防止关节僵硬、肌肉挛缩造成伤肢废用,术后第 2 天指导病人进行被动训练。依靠健手助力,练习抬腕、抬指及拇指外展,初始时,练习次数为每日600 次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800次~1000 次。练习要随时随地进行,直至神经再生和肌肉出现主动收缩。

3.4.3 主动运动训练 被动训练3个月后,神经开始再生,肌肉可见微弱的收缩,肌力在 1 级左右。此时,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手的主动运动。可将患手置于桌面行水平抬腕、抬指练习,使指、腕最大限度地上抬,拇指最大限度外展,每日训练要达到千次以上。当病人感到疲劳时,应鼓励其继续坚持。练习过程中应以健手为参照标准,以此来观察患手的进展情况。

3.4.4 肌力训练 术后6个月,肌力达到了3级左右。此时可给予抗阻训练,利用拉力器或拉固定物的方式训练前臂及手的肌力,每日2次,每次20下~50下。还可让病人捏皮球、橡皮泥训练手指屈肌及伸肌的功能,皮球可随身携带,有空就抓捏。握小型哑铃(2磅)、训练屈腕、伸腕和屈肘功能,每日2次,每次15下~30下。

3.4.5 手的靈活性及协调性训练 通过日常生活动作如洗脸、刷牙、写字、敲击键盘、下棋、系鞋带、用筷子夹菜等训练促进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使病人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4 结果

康复训练前右手肌力0级,训练后4级。患手功能显著提高,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已重返工作岗位。

5 体会

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依靠病人自己完成。在神经再生期间,为了更好地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必须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伤肢血运和营养,预防肌肉的萎缩、变性,为肌肉迎接神经的再支配创造条件,是加速恢复,缩小疗程的有效方法。功能康复训练还可不断增进手的捏力、握力及内在肌力,恢复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病人可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69.

猜你喜欢

肌力康复训练神经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神经”语录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跟踪导练(三)(2)
女性练肌力,护心、远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