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015-10-21朱艳
朱艳
我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多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复习安培定则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最后结果都不对,课间询问他们是怎么做的,才知道问题所在。他们不会区分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知道导线截面里的符号代表的是电流方向;在讲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时学生不懂,与他们交流后才知道原来是学生习惯于初中电路图的画法,对高中阶段的画法不理解,当我把一根线擦掉恢复到初中电路图时,学生立刻就明白了;在左手定则的应用中,学生总是做出与正确答案相反的结果,为了找出原因,我课下亲自看他们的手势,学生对磁感线从“掌心进入”理解得不深刻,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掌心进入”形象地比喻成“箭尖刺手心”,手势定位取决于电流的方向。利用课间、自习观察、询问学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进入他们的思维,获得教学上的细节并及时给予纠正,可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课下与学生谈话时发现,多数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针对这种情况,课上多注意复习旧知识,课下设计与旧知识相关的问题,通过多做多练,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设计问题也可了解学生,走近学生。例如,在磁感应强度的教学中,学生知道磁感应强度概念、定义式、物理意义后,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定量描述磁场?
如果学生能联想到定量描述电场的方法,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借此能了解学生对电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温故知新,是否会类比。从课堂效果看,學生反映不佳,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忘了电场知识;二是不会类比。我及时进行讲解,方法上的引导,之后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二:磁感应强度由什么决定?
这一问题,学生反映特别强烈,积极回答问题。再次巩固、强化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记忆需要不断地训练,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我最初认为高中生对于新知识讲两三遍就能记住,事实并非如此,于是我不断地走近学生,不断地反思,更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毕竟是新知识,接受起来就如同小孩学走路一样,需要过程,这期间需要扶持,需要耐心呵护,严加训练,学生才会慢慢接受,熟练地应用。这一过程我的体会是双方都很辛苦,但收获都很大,我更加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与学生课上课下经常接触,不仅知道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还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我很喜欢他们,学生也能感受到,我因此更容易接近他们,为我的学生及时清除学习中的障碍,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