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思想 新课堂
2015-10-21魏新国
魏新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边远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视,乡镇中学的数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厌学情况很严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過程,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基础知识和整体技能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乡镇农村学校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状况谈几点想法。
一、重视预设与生成教学
建立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必要的,上课前教师对课堂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设,以不变应万变,形成良好的内在动机,对产生的结果要有预见性,一题多果(如开放性试题),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维因素与价值,揭示知识过程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对学生的启发和问题的预设,对生成结果的前知。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学的主干,要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发现、提出、概括、推理过程,作出通俗的解释,作出本质的提出,阐述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指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比较、有鉴别,从正反、前后等多角度进行对比,加深正确的理解,关键词语给予关键解释,对重点知识给予重点阐述。总之,对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织成知识的网络,垒起知识的框架与结构,把知识点串成发展线,把发展线编织成结构网。
三、重视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数学课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认知、方法、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重视知识的运用。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让学生到室外动手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加强了认识的地位与作用、知识间的联系,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性、趣味性。
四、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应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作为数学高层次的追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的数学内容,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指导意义。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经过知识挖掘、提炼、渗透、明确、整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使数学思想方法有机融入知识结构中,如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时可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五、重视情感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建立在学生愿意接受、乐于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觉思考和迫切追索的基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动之以情”,对学生投入情感、爱心、耐心,唤起学生的追求。通过简单的数学实验,问题的讨论,激起学生的进取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去探究知识,在讨论、合作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能激发学习动机,利用表扬、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的愉悦感,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通过自我评价,不断调控,增强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新知。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加强知识的基础性、应用性和情感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与创新。更新观念,转换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参考文献:
张景凯,王德全.浅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