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支气管哮喘肺功能随访评价分析
2015-10-21吐逊古丽阿迪力
吐逊古丽?阿迪力
【摘 要】探讨利用肺功能测定结果针对哮喘患者长期规范治疗预后及随访效果。方法 对我院反复住院及门诊哮喘患者38例,进行肺功能长期随访测定观察,将结果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哮喘患者长期地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进行规范化治疗后,患者肺功能逐渐好转。结论 支气哮喘管患者应遵循医嘱长期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规范治疗,完全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肺功能逐渐好转,轻者可以恢复正常,反之,预后不良。因此,肺功能测定结果是确诊哮喘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能否定期复查肺功能,根据肺功能测定结果客观地修订诊断计划,对哮喘患者的合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测定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其病因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的基础上,所引起广泛性气道狭窄与气道阻力增加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为哮鸣与呼吸困难。而儿童哮喘病是儿童时期一种以发生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点的常见病。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反复住院及门诊病人38例,进行肺功能长期随访测定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8例随访患者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2岁,病程1~38年,父或母有哮喘史15例,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2例,以母亲有哮喘史占14例。8岁前症状消失16例占42%,8~13岁症状消失15例占40%,症状较轻者2例5%,目前仍在发作4例占11%。
1.2方法 采用德国康讯poWercube型肺功能机。先让受测者练习2~3次,熟练操作后根据受测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自动显示各项指数预计值。然后连续测定2~3次,取最高值的各项参数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占肺活量比值(FEV/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吸流速(MEFR),及75%、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高峰流速(MEFR),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残气量(RV),功能残气(FRC),肺-氧化碳弥散量(DLco)。
2肺通气功能评价标准
2.1通气障碍分型评定 ①正常:VC80%,FEV170%,V25/HT1.36~0.88L/S;②阻塞型VC正常,FEV1低于70%一下,V25/HT低于正常;③限制型:VC低于正常,FEV1正常,V25/HT低于正常;④混合型:VC低于正常,FEV1低于正常,V25/HT低于正常;
2.2流速-容量曲线(MEFV),V50/HT、V25/HT、V50/ V25,根据正常儿童肺功能动态变化很少超过一个标准差,多数正常范围是±0.20~0.30,结合我院部分正常儿童肺功能,定V50/HT2.54~1.47L/S,V25/HT1.36~0.88L/S,V50/ V25<3为正常界限值。
3结果
3.1 VC、FVC正常32例占84%,低于正常7例占18%,FEV1正常91例占86.7%,低于正常14例伴肺气肿。MEFV小气道功能异常92例占87.6%。正常13例占12.4%,MMEF在92例同样异常。RV、FRC、TLC、只有14例伴肺氣肿均有不同程度增加。DLco在测定50例中只有14例目前有不同程度哮喘发作,伴肺气肿者有降低,其余均正常。MEFR与MMEF在92例均一样的降低。PEFR18例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哮喘发作,均减少。以肺气肿为明显。这与气道有严重阻塞有关。
3.2发病年龄,0~10岁13例占34%,11~20岁9例占24%,,21~30岁6例占16%,31~40岁5例占13%,41~50岁2例占5%,,51~60岁2例占5%,60岁以上1例占33%。
4讨论
4.1诊断标准 38例患者均参照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CVA诊断标准[1]:①咳嗽反复发作>1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②临床无感染症状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③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诊断本病的条件;④有个人过家族过敏史,起到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检测等可作辅助诊断;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4.2哮喘病的特征是气道的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平滑 肌痉挛、血管扩张、黏膜水肿、分泌亢进而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反映在肺功能上改变,就是通气功能的障碍,第一肺容积流速的下降是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最佳指标。
4.3哮喘又是是有遗传性的疾病,本组父、母患哮喘41例(39%),其中2例连续3代出现哮喘,从而肯定哮喘与遗传有密切关系。William报道,在哮喘病人中,近亲有过敏史50%,国内统计,哮喘病人有家族过敏史49.12%。同时与个人过敏史有关,本组6例(5.7%)患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
儿童哮喘在发育期前后缓解率约30~50%,女孩较男孩稍早,这与女孩发育期稍早于男孩相符合。一般认为早年发病预后较好,多数至青春期自愈,仅15%哮喘持续不愈。本组8岁前症状消失16例占42%,8~13岁症状完全消失15例占40%。VC、FVC正常32例占84%,说明通气功能正常。38例MEFV、MMEF测定33例出现异常占87%。本组13岁前组织完全消失32例中,绝大部分小气道功能异常也是哮喘较常见的表现,这为末梢支气管阻塞或肺泡弹性减退所致。5/38例症状消失,通气肺功能正常,主要是由于早期及时治疗,症状完全得到控制,同时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关。
FRC、RV、TLC有5例检查各项参数均异常,伴有不同程度肺气肿,其中一例病程达40多年。DLco测定18例中只有5例有不同程度哮喘发作伴肺气肿而降低,其余均属正常。说明症状消失后弥散功能无影响。MEFR与MMEF结果相似,在33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综上所述,肺功能测定结果是确诊哮喘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能否定期复查肺功能,根据肺功能测定结果客观地修订诊断计划,对哮喘患者的合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支气管哮喘尤其在儿童时期,在发育期前后大多数症状可以完全消失,必需重视长期随访及建立定时肺功能测定,了解小气道功能变化。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复发,在医生指导下相互协作可望痊愈。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S].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