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

2015-10-21白凌文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糖尿病

白凌文

【摘 要】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并发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针灸联合治疗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损害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损害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87%,主要是由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病变尤其是副交感神经障碍导致逼尿肌张力降低或完全松弛,进而引起排尿反射异常、膀胱功能障碍,多表现为残余尿量增多,排尿时间延长,尿频、尿急、尿无力,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尿潴留,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临床经验表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针灸配合常规基础治疗法治疗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患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中医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1.5±8.6)岁;病程3~20年,平均(9.0±3.4)年;经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200ml的71例,>500ml的患者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膀胱残余尿量、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诊断标准为:主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次症:夜尿频多,下肢浮肿,动则气喘,发槁齿摇,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具备主症、次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为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1]。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辛酸注射液4.5g静脉滴注,弥可保2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训练定期排尿。观察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针灸联合治疗。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穴中极、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行针一次,1次/d。中药穴位贴敷:药方组成:肉桂、山茱萸、炮附子、怀牛膝、泽泻、车前子各15g,熟地、黄芪各30g,将上述中药研磨后使用姜汁调成膏状,置于敷贴内,贴于指定穴位,保留时间为4~6h,1次/d。15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自觉排尿功能,膀胱残余尿<50ml。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膀胱残余尿>200ml。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4 23 19 2 95.45*

对照组 44 15 18 11 75.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残余尿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改善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s,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4 188.2±73.5 96.7±29.8*#

对照组 44 186.3±69.6 124.4±33.7*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损害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残余尿量增多,排尿时间延长,尿频、尿急、尿无力,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甚至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治疗本病多为控制血糖,改善膀胱功能,同时加强对症治疗,但疗效不确切,且长期服用或注射西药,副作用大。

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属于中医学“癃闭”、“消渴”范畴[2],基本病因為糖尿病日久,导致脾肾阳虚,淤血内阻,膀胱气化无力,水湿内停,痰瘀互结,浊毒壅滞。本病治疗应温肾益气,化瘀泄浊。针对本病病机,选取中极、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穴,中极穴为膀胱募穴;关元穴为小肠墓穴,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为补气的要穴;肾俞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膀肌俞具有通调膀肌的作用;三阴交可调补三阴、通利水道、健脾益气、化气利尿,选取上述穴位,可谓切中病机。贴敷的中药由肉桂、山茱萸、炮附子、怀牛膝、泽泻、车前子、熟地、黄芪组成,诸药同用,具有温阳散寒、化气行水之功效,将其用具有温阳通经功效的姜汁调制,使药借姜力,姜助药功。针灸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事半功倍。我院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针灸配合常规基础治疗法治疗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患者44例,结果表明,本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本组患者残余尿量降低更为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针灸联合治疗糖尿病阳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损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秀芝,邹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278-280.

[2]陈保春,章可谓,田龙江,等.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11:1688-1689.

猜你喜欢

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跟踪导练(一)(5)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
Ending teen smoking
11月微博活动话题